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327篇诗文
湖山久系念,块处限形迹。遥望一水间,十年靡由即。
军旅起衰废,驱驰岂遑息。前旌道回冈,取捷上畸侧。
新构郁层椒,石门转深寂。是时霜始降,风凄群卉拆。
壑静响江声,窗虚函海色。夕阴下西岑,凉月穿东壁。
观风此馀情,抚景见高臆。匪从群公饯,何因得良觌?
南徼方如毁,救焚敢辞亟。来归幸有期,终遂幽寻癖。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