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

唐代高适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边塞 战争 将士

注释

⑴蓟门:地名,即蓟丘,在今北京市德胜门外。
⑵古老:一本作“故老”,称老年人。氛氲:思绪深长貌。
⑶零丁:孤单貌。头鬓:头发。
⑷勋庸:即指功业,功劳。已矣:完了。霍将军:即汉代名将霍去病。
⑸汉家:借指唐朝。穷:尽。异域:外国。
⑹戍卒:守边的战士。厌:饱。后作“餍”。
⑺关亭:一本作“开亭”。沾臆:泪水浸湿胸前。
⑻霏霏:形容雨雪细密。
⑼元戎:古代的大型战车,也指主帅。这里指胡人主帅。
⑽羌:古族名,部落分散,以游牧为主,主要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胡:古代对西方和北方各族的泛称。
⑾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地区。结发:古代男子

鉴赏

  “蓟门逢古老”这一首诗描写了老卒的凄凉境遇,令人同情。全诗言辞沉痛、悲哀、失望而无奈,似用边塞的血泪和成。不难想象,像这样的老卒不知有多少,长年戍边的艰辛可见一斑。

  “汉家能用武”这一首诗反映了戍卒食用匮乏,投降的胡人却丰衣足食的情况,批判了唐朝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举措。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戍卒们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表达了对边境潜在危机的深深忧虑,言辞悲怆,感人肺腑。

  在“边城十一月”这一首诗中,诗人坦言敌人的强大,颇具军事家的胸怀和才干,进而叹息,边境何日得宁,战士何日得归。在古代,中原地区统治者常以天朝上国自居,轻视周边少数民族,而诗中,诗人极有远见卓识地看到胡人的力量其实十分强大,有时

  
高适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25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晋宣武舞歌四首 其二 短兵篇

魏晋傅玄

剑为短兵,其势险危。疾逾飞电,回旋应规。武节齐声,或合或离。

电发星骛,若景若差。兵法攸象,军容是仪。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萝石山人惠松花饼

明代朱朴

山风吹林时雨歇,云边埽落黄金屑。并刀割蜜香在手,和作铜盘百规月。

老夫肺病方作殃,一片入口心胸凉。舌根犹含兔丝冷,肠腑已透龙髯香。

萝翁萝翁最知我,白纸奚囊封一裹。金茎沆瀣常恐诧,玉碗驼酥聊许可。

山中老松三百株,崖蜂酝液流醍醐。春来更裂数十斛,乞与一斗知能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张宇初真人画为郑侍郎赋

明代陈琏

云气茫茫树色苍,千章杰木拥茅堂。真人跨鹤三山去,此日空留翰墨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踏莎行(泰妓胡芳来常隶籍,以其端严如木偶,人因目之为佛,乃作是云)

宋代蔡伸

如是我闻,金仙出世。一超直入如来地。慈悲方便济群生,端严妙相谁能比。
四众归依,悉皆欢喜。有情同赴龙华会。无忧帐里结良缘,么诃修哩修修哩。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新柳八首 其七 隔户

清代邹德臣

可是东邻眼乍窥,隔墙斜露小腰肢。轻丝剪剪初垂颏,薄晕重重未展眉。

若许分明应看杀,转于依约惹相思。流莺飞过烦传语,愿结同心未嫁时。

高适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