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唐代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
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
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路上的积水减少,沙滩露出,霜降天空之晶。
趴在栏杆远望,道路有深情。
想来江山之外,看尽烟云发生。
朝中事情多半无能为力,劳苦不息而不见成功。
我年老而疏白的鬓发飘在清凉风中,谁说那是仕宦者的彩色冠缨。
拴在槽上的马受束缚,蜷曲无法伸直,不自由的笼中鸟想念远行。
年底临近傍晚(年将老),日夜白白地彷徨。
事物可贵之处是合其情性,身心劳累的原因是喜好追求功名。
内心自省:挂冠辞官是正确做法,追溯往事叹何时公平。

注释
诗名含义:秋天的晚上,张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公元716年(开元四年)张九龄辞官南归之时。任左拾遗后,他与右拾遗赵冬曦共同参与吏部选人的等第考评,时称平允。开元四年秋,张九龄在左拾遗职位上任满,因与宰相不合,以母老为由,辞官归家乡韶州奉养老母。九龄登楼望远,回想任职经历,反思辞官决定,写下该诗以抒发压抑而不得志的心情。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鉴赏

  辞官是一种令人无奈和回味的经历。诗人此时写的诗,其名称中有“秋”、“晚”等凄凉的词语,诗的前两句也有积水和霜降等寒凉的意象。这些为诗定下了忧伤的调子。

  第三、四句,诗人提到“津途多远情”,其含义有二:一是作者马上就回到家,对家乡有思念盼望之情;二是回望过去经历,有些不舍,留下深情。第五六句,作者借景物描写,隐喻为官的经历:“江山之外,看尽烟云”。第七、八句,描写很多的事情诗人都无力解决,慨叹一生劳苦不息而不见成功。第九、十句,写诗人在凉风中,年老而疏白的鬓发飘扬,有人称赞张九龄做了贵官,而张九龄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是被拴在槽上受束缚的马,无法行动,又像笼中的鸟,没有自由却向往远游行,而此时年纪老了,个

  
张九龄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22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 其一 黑帝降神用《高安》。

宋代郊庙朝会歌辞

吉日壬癸,律中应钟。国有故常,北郊迎冬。乃蒇祀事,必祗必恭。

明默虽异,感而遂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哭舅氏洪芝舲师四首 其二

清代缪重熙

岂第才华冠等俦,生来至性比人优。饰丧愿守三年礼,应试坚辞一第谋。

编纂父书绵世泽,推详地理绍前猷。承先启后仔肩重,地下宏文又待脩。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循州杂咏八首 其八

明代欧必元

幕府分营细柳军,旌旗城上压行云。前茅十里行人避,千骑东方让使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何伯达太学还鲤湖

明代徐熥

岁晚扁舟发水濆,劳劳亭下叹离群。一行雁影斜阳见,几处砧声半夜闻。

作客厌看吴苑月,思亲翻望秣陵云。他时九漈劳魂梦,跨鲤仙人正是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谢通判国博惠建茶

宋代强至

建溪春早地未暖,建俗巧计催春阳。
茶傍万口噪地烈,惊破芽英不得藏。
犹嫌旂枪已老硬,独爱鸟嘴嫩未长。
撷而焙之一朝就,更范圭璧为圆方。
南州尚珍北固重,自非富贵宁预尝。
浦阳贱官性怯酒,素许茶味为最良。
日分牒诉费齿舌,口吻镇燥喉无浆。
建溪奇品远莫致,日夕梦想驰闽乡。
尘埃填心渴欲死,忽拜公赐喜可量。
拆封碾破苍玉片,云脚浮动瓯生光。
愚知公赐岂徒尔,欲俾下吏蠲俗肠。
涤除诗冗起清思,驱逐睡兴穷缣缃。
玉川不暇尽七碗,已觉两腋清风翔。
张九龄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