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质上人

唐代杜荀鹤

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质上人有时打坐,静如枯木;有时出游,飘若浮云,心无所系,随性而行,超世脱俗。其他僧人云游,还带着盛水的瓶子和吃饭的钵,而他出门连这两件东西都不带,一身之外无所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遇到人也不会去聊人世间的琐事,仿佛他是一个置身于世间之外的人一样。

注释
质:和尚的称号。
上人:对高僧的敬称。
枿(niè)坐:枯坐。枿,树木砍去后留下的树桩子。
瓶钵:僧人出行所带的食具。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赏析

  因为是送给僧人的诗,所以诗开头便云佛事:“枿坐云游出世尘。”这是写质上人的形象。诗人抓住他的特征,刻画了他的不同凡俗。

  第二句进一步写质上人的形象。瓶钵是云游和尚喝水吃饭不可少的器具。可是质上人连应该随身携带的一瓶一钵都没有。这就更突出了质上人超出尘世的性格,成了飘飘然来去无牵挂的大闲人了。

  第三、四句,“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这是从质上人的精神境界去刻画他的形象。他不说一句有关人世间的话,这才写出精神上大解脱的悟道者形象。人们口上说的,都是心上想的,不说人间事,是他心里根本不想这些事,因为他把人间的名利富贵看做是虚幻、短暂、无意义的。“所谓“世缘终浅道缘深”(苏东坡语)

  

创作背景

  杜荀鹤所生活的正是晚唐战乱不止、民生凋弊的多事之秋。作为一个有良心、有正义感的诗人,面对这样的现实,不可能缄口不语。诗人对质上人的最无牵挂和最清闲表示了由衷的赞颂,而于赞语之中却含有弦外之意,寓有感慨人生的意趣,所以诗人就此写下《赠质上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360-1361页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白沙翠竹江村九首 其五 耕烟阁

清代吴敬梓

北舍飞仓庚,南村鸣布谷。细雨试开轩,绿蓑覆黄犊。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如梦令

宋代胡铨

谁念新州人老。几度斜阳芳草。眼雨欲晴时,梅雨故来相恼。休恼。休恼。今岁蕊枝能好。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李永终还京师北岳王某以送晁以道韵作诗赠行某外大父贤良裴公实为邯郸公行状契义良厚故见之篇首

宋代王安中

外家东眷裴,典学不观徼。初来接诸彦,半发士龙笑。

贤科两过阁,万字出戏调。尽记十二题,博洽古人肖。

亡书问安世,多识数华峤。刘蕡廷策讦,罢去终弗耀。

纵横五车读,未捷一律剽。生涯日萧索,更甚东陵召。

当时邯郸公,似是洛阳少。文润淮南草,诗赓苑中钓。

殿庐忽厌直,郡閤或坐啸。相从宾客老,莫逆肝胆照。

严诗见杜集,殆极天下妙。鵩来蒲州坐,永隔宣室召。

门生状董晋,寒笔信雄峭。岂惭吴季札,墓剑挂遗鞘。

嗟予乃裴出,母贤如德耀。授予其父书,勉使起应诏。

此文载编末,疾读快欲叫。耆旧成鬼录,零落真可吊。

但闻康靖第,万物閟家庙。子孙同蠹鱼,奇字饱咀噍。

始予识京掾,已叹才业劭。叔兮秉周礼,庄若客位醮。

官闲恣讨论,灯火亲夜烧。固疑言语工,未睹寸管掉。

高篇晚发伏,疲兵血争漂。予拔中山毛,载颖从八窍。

携持托抱关,免以不敏谯。规容曹参随,敌敢杨雄料。

宁忧无肉瘦,政恐俗难疗。冥搜废曹务,招隐慕芸蓧。

子行择所向,山水足观晀。慎勿厌家鸡,造请历权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偶成

宋代李清照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抒情 追忆 思念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铅山周尉

宋代晏殊

风烟古上饶,属邑寄山椒。
仇览同栖棘,陶潜共折腰。
安与方就养,黄绶岂辞遥。
善绩青箱业,兴廉有汉条。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