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风调雨顺本是上苍的褒奖,可如今难得一见哪!每到夜晚,皇帝都要焚香祷告,祈求风凋雨顺,香烟阵阵沾染着龙袍。
皇上您也应当知道,雨不下来,是雨也害怕而今的捐税呀!当年的申渐高不就笑着这样给他的主子解释过这种现象吗?
注释
都城:京城,指北京。渴雨:干旱无雨。摊税:摊派税赋。
五风十雨:五日一风,十日一雨,指风调雨顺。汉代阴阳家以为“五日一风,十日一雨”,是太平的征象。语出汉王充《论衡·星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褒(bāo):赞美言词。
薄夜:傍晚;夜初。薄:迫近。御袍
参考资料:
《闻都城渴雨时苦摊税》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歌巧妙用典,寓庄于谐,以轻松幽默之笔,写忧民之心。
首句“五风十雨亦为褒”,用语含蓄,谓五风十雨原是古代对政绩的一种褒美之辞,如今“都城渴雨”,则政绩无由得见。言外之意,而今大旱是上苍对朝政混乱的怪罪。
次句“薄夜焚香沾御袍”承首句,写神宗皇帝祈雨时的情景,皇帝夜间焚香祈雨,以致龙袍上都沾满了露水。乍看对神宗有赞美之意,诗人似乎是在恭维神宗皇帝,其实只是诗人欲抑先扬,明褒实贬的手法而已,诗人的揶揄之意十分明显。
三四句笔锋陡转,引用典故,诗人借用申渐高的故事进一步讥评时弊,对神宗皇帝的祈雨进行了嘲讽。申渐高是五代时吴国乐工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141篇诗文
岁次丁卯秋,八月既生魄。于时谪建安,脱去未有策。
忽睹星凤光,慨然陪履舄。自谓入闽建,阅人几千百。
间有知功名,所见得邪僻。否则苟利禄,鄙猥何足责。
独我子敬甫,挺挺出蛮貊。舌端摇戈矛,笔下罗疆埸。
扣以军国秘,历历有奇画。以此方定交,归心已翰翮。
送君东郭门,握手不忍释。明年入中都,首上平戎策。
甫结君相知,便念长沙谪。细草天子书,愿置孤臣驿。
论荐方踌躇,倚门重垂白。辙环温凊围,笑言方哑哑。
去我两牛鸣,恍若关山隔。去年槐花黄,郡国书贡籍。
若以经济材,俯亦从此役。白屋寄簪缨,青灯联衽席。
谈笑生风雷,议论灿金碧。雪香飞梅花,归鞍整南陌。
别后殊未几,拳拳在朝夕。君腹坦东床,吾身系西圜。
从此叹参商,蓬瀛非咫尺。尺纸虽屡投,奥援不我索。
星次几一周,幸我安且怿。尝观义与利,更相为损益。
欲论古人交,二者请君择。不惟眼独青,且要心同赤。
此身可齑粉,此道不可易。自料吾与君,造物难弃掷。
胸次蓬莱山,襟怀云梦泽。未说诗书帅,休论文章伯。
堂堂大丈夫,讵可虚竹帛。但恨不振踪,尚此多捍格。
在君当先登,挽回二千石。饥溺切君身,推解过畴昔。
炎凉无异心,始终无异迹。庶几吾二人,交情可全璧。
溪桥久废湮,竹树半攲侧。梦寻六代尘,老构一椽宅。
谁知江令门,犹倒山公舄。霸气消旧朝,歌声慨陈迹。
鼎族昔繁华,荒径今岑寂。愿言辟榛芜,重与开景色。
石叠云自生,渠凿流不息。我幸卜公邻,望衡步咫尺。
晨夕惬素心,把臂共悦怿。西崦带烟樵,南埭钓水食。
底事忧怦怦,相将爱惕惕。或筑吟诗坛,或设谈经席。
焉知才不才,聊各适其适。岸帻豁眼界,挥麈吐胸臆。
陇晴许扶鸠,水涨可
瑶台仙姝畏姚妒,化作君庭双玉树。大庾万条看更俗,陇头一阕吹不堕。
张果鲵齿如编银,要与此树争丰神。飞觞三雅媚残月,摇笔词组开新春。
有子移根奉温室,皎皎冰姿射霜日。莫言子作书生酸,要与君王调鼎实。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万历十一年)中进士,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因弹劾申时行,降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又因不附权贵而免官,未再出仕。曾从罗汝芳读书,又受李贽思想的影响。在戏曲创作方面,反对拟古和拘泥于格律。作有传奇《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合称《玉茗堂四梦》,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戏曲史上,和关汉卿、王实甫齐名,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