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悼杨铨

近现代鲁迅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追悼 友人 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腥风血雨磨不掉我当年的豪情壮志,任凭花开花谢革命的决心坚如磐石。
怎想到这大雨的日子我挥泪如雨,又为祖国痛哭失去了一位坚强战士。

注释
杨铨:字杏佛,鲁迅友人。
旧时:以前。
花开花落:喻世事变化、人事荣枯。两由之:由,任随。之,代词,指花开花落。两由之,任随它花开花落去吧。
何期:哪里想到。江南雨:送杨铨入殓时,天正下雨,这里含有悲痛深切、泪如雨下的意思。
斯民:此民,指人民。健儿:指杨铨。

参考资料:

1、 葛新.鲁迅诗歌译注:学林出版社,1993年:170页
2、 王能言 陆文彬 韦德荣.近代爱国诗歌名篇赏析: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205页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3年6月21日。杨铨与鲁迅同为上海民权保障同盟执行委员。1933年6月18日被国民政府特务组织暗杀于上海,6月20日在万国殡仪馆大殓。当时,盛传鲁迅也被列入黑名单,阑此友人许寿裳劝他注意安全,不要参加杨铨的葬仪,但鲁迅毅然前往。送殓归来,便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

赏析

  这是一首积淀着无限深情的悼念亡友的诗作。在中华民国时期,悼亡,对革命者来说是常事,因而,它也就成了鲁迅诗作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和一般性的悼亡之作不同的是,鲁迅在此诗中除使用“健儿”一词外,基本上不涉及被悼念者的身世、人品和才学,而主要是写诗人自己的心境和感情。

  诗的前两句乍看起来和悼念挚友似无关联,全然是在写自己的感受;而就情绪的格调来看,仿佛还不免有些压抑和低回。“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说明诗人近时的心境不如过去亢奋,已经被压抑到低沉、麻木的境地,甚至连花开花落、人事荣枯也激不起心中的一点微波和涟漪了。这显然是反语,是极言压迫已经超出了可以负荷的程度;只好听之任之。作者鲁迅在《南腔北调集(

  
鲁迅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 5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仙都独峰

宋代楼钥

汉家武彻求神仙,方士搤揽多夸言。
蓬莱隔海不可到,属车方羊上桥山。
传闻黄旁久仙去,胡为有石高巑屼。
游谈不经理欲屈,谩言此地藏衣冠。
缙云自是仙窟宅,万壑千岩比如栉。
突然一石摩青云,造化应劳巨灵擘。
仙风吹堕碧莲花,玉井半空人不识。
望之不计几千尺,八柱擎天此其一。
伯夷制行高且孤,万世犹能立懦夫。
英魂凛凛今不死,化作此石山之隅。
横斜辙迹依然在,我亦何能穷古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癸未三月初七日泛舟东溪寻访赵石斋于方壶山中临分留呈

宋代徐瑞

短篷载烟雨,鼓枻过东溪。盘桓万山间,乘兴信所之。

桃花流水岸,缭绕路欲迷。隐隐鸡犬声,时时出翠微。

支筇试幽讨,中有高人居。平湖湛寒碧,疏林擢新枝。

始至俗眼明,延缘遂忘疲。方瞳绿发翁,一笑深相知。

高谭漱芳润,探囊出新诗。拍手孤鸿翔,拄杖凌空飞。

举酒对东风,献酬各不辞。欲去不忍去,绿树鸣催归。

我欲从公住,奈此尘鞅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陶云湖墨花水仙

明代陆深

淡妆高韵北风寒,傍水犹宜月下看。神女误遗金约指,良工新制水晶盘。

绿罗带引风初定,碧玉珰含露未乾。细检画图知苦意,春光不爱染云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见山亭即事

明代张一言

土膏一动即分秧,鹘鵴催人忙又忙。忙了閒来亭下睡,太平风景见羲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吴氏草堂 其一

清代郑孝胥

雨后秋堂足断鸿,水边吟思入寒空。风情谁似枫林好,一夜吴霜照影红。

鲁迅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