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戍

明代刘基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古老的戍楼连接着遍野的山火,新攻占的城池传来阵阵的胡笳声。
九州大地,犹虎豹横行;五湖四海,尚未桑麻繁茂。
远处的天边,衰草与孤云相接,望去如云中垂下;俯视江面,空阔的江面上看不到渔船商旅,只有白雪覆盖的沙滩。
野地的寒梅并未被山火烧尽,偶尔还可以看到两三朵盛开的梅花。

注释
古戍(shù):古老的戍楼。
连山火:连着山头的烽火台。火,烽燧。
笳:一种管乐器,号角,古代流行于塞北及西域一带。
迥(jiǒng):远。

参考资料:

1、 时存.《中国历代诗歌精品秀》.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4:274
2、 师满元,申晓辉主编.《古诗词鉴赏300首》.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09:263
3、 季镇淮,冯钟芸,陈贻焮,倪其心选注.《历代诗歌选 下》.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217

创作背景

  该诗大约作于至正二十年到至正二十七年间(1360-1367),因为至正二十年(1360)以前,刘基为元臣未人朱元璋幕,不可能有诗中向上的情绪。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08:194

赏析

  诗首联点明作者立身于百战之地,沿山布列的古老营垒相继点燃了烽火,它们连成一片,烧红了半边天,描写了激战后的战场情景;新筑的城仿佛摇摇欲坠,因为阵阵雷鸣般的号角声在震撼着大地,表明元军虽遭失败,但元气未伤,仍在激烈反扑。“新城”暗示此地最近就有过拉锯式的争夺,城池随坏随筑。此联开首即点出“古戍”题目,并用对仗写出了雄浑悲壮的气势。

  颔联则用想象抒写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在九州大地上至今仍然虎豹横行,相互吞噬;四海之内,还没有一块土地恢复农事。“虎豹”指割据的群雄。“未桑麻”指人民不能从事生产。

  颈联则实写眼前寥落的景物:原野的空旷使天空显得格外高远,天边淡云与衰草相接;江面空荡荡的,只看见

  
刘基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16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铁心行寄沈诚学

明代龚诩

我有胸中一块铁,赠君锻鍊成宝刀。不杀狐狸及鼷鼠,要斩南山白额长桥蛟。

视蛟如蚓虎如猫,心不为功力不劳。功成毕竟藏诸韬,肯将割肉供君庖。

纵教埋没不复用,终使神光夜烛牛斗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涟上别王秀才

唐代高适

飘飖经远道,客思满穷秋。浩荡对长涟,君行殊未休。
崎岖山海侧,想像无前俦。何意照乘珠,忽然欲暗投。
东路方箫条,楚歌复悲愁。暮帆使人感,去鸟兼离忧。
行矣当自爱,壮年莫悠悠。余亦从此辞,异乡难久留。
赠言岂终极,慎勿滞沧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蒲涧歌为潘年伯寿

明代邓云霄

君不见白云东去接罗浮,白云之下蒲涧幽。石上仙灵护九节,安期驾鹤常来游。

秦皇汉武岂不贵,方士远遣终难求。何如潘翁自高介,葛巾藜杖轻王侯。

时登白云一啸傲,璇房处处成丹丘。日采蒲花充午膳,身跨白鹿骑青牛。

郎君待诏金门外,窃桃不知经几秋。长生已授仙人箓,纶綍犹传出殿头。

君家南望沧溟近,潮声岁岁为添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诸将八首 其二

明代李梦阳

诸将才猷岂尽奇,大都力战各乘时。黄毛近怕庄游击,黑面休誇李太师。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运使荣諲学士游净众寻梅

宋代赵抃

飞盖城西探早梅,僧园栏榭燕游陪。微寒始报冬初信,清艳应留腊后开。

子美英词誇雪色,赵昌精笔写香腮。此花自有天容意,迎得春阳次第来。

刘基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