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观刈麦

唐代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

赏析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周至县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诗人想到自己四体不勤却饱食禄米,内心十分惭愧。于是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

  

创作背景

  《观刈麦》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805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806年(元和二年)间,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58

赏析二

  这首诗是元和二年(807)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讽谕诗。

  这首诗叙事明白,结构自然,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宫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307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李秘监

元代张养浩

封章曾拜殿廷间,凛凛丰仪肃九关。回首桥山泪成血,逢君不忍问龙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杂画 其四

明代郑文康

恨无顾恺刺心针,担负风流仗酒醺。谁料邻家机上女,怀春不似卓文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嫁女词

清代钱谦益

中堂何喧阗,明烛耀银釭。箱帘启萎蕤,刀尺声硠硠。

大姊裁罗襦,小妹熨裤裆。邻女赠锦段,双双绣鸳鸯。

阿母鬓婆娑,篝镫理中裳。阿母向我言,抚汝娇且长。

十载违汝家,憔悴类媰孀。轻轩宵在门,重整嫁时装。

女行欣有家,阿母心内伤。牵衣向阿母,背指镫烛光。

女身如明烛,影在阿母旁。有家亦云久,结缡在高堂。

云胡背君子,不得奉尊章。归宁十余载,道路阻且长。

欲绝忍弃捐,欲往河无梁。戢身事慈母,顾影守帷房。

独坐亲图史,行步施珩璜。怀哉《芣苡》诗,诵彼浥露章。

岂若鲁洁妇,陌上行采桑。菟丝生陂田,终不慕高冈。

芙蓉悴秋风,其名为拒霜。我生不有命,胡为怨空床。

空床虽独守,终然念所天。主人良高卧,臧获偷晏安。

薪突谁与徙,井臼或不完。祭祀废春割,寇盗隳墙垣。

百忧搅我心,逼迸不得言。捶床复倒枕,岂为儿女叹。

终身一与齐,弃捐永相关。况我非弃妇,何能不汍澜。

不见漆室女,倚柱起长叹。长叹亦何为,会合当有期。

怀君双明珠,中夜生光辉。沈渊何足悼,光彩谅不亏。

缟衣与綦巾,理我嫁时衣。袨服及春风,何能待秋时。

丑妇憎明镜,众女疾娥眉。琴瑟贵静好,闭户理朱丝。

行行远阿母,回头涕涟洏。翩翩辞归燕,向我飞差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又雨霁登楼

宋代程公许

雨霁凭栏物色佳,鬅鬙叠嶂敛烟霾。
羁愁要著谁陶写,且把昏眵为一揩。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蹋鞠篇和铁厓韵四首 其二

元代郭翼

倡园小奴花个个,蹋鞠朝朝花里过,钗坠蜻蜓髻倭堕。

髻倭堕,玉珑璁。倚娇树,双脸红。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