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除夜

宋代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节日 春节 人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地之间一片空旷,时光公然地离我而去。
在人生的末路上因为风雨而受惊,在偏僻的边疆饱经了冰雪寒霜。
如今生命跟这一年一样快要结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经历也会被遗忘。
以后再也梦不到过新年喝屠苏酒,只能在漫漫长夜里拨动灯火。

注释
除夜:指公元1281年(元朝至元十八年)除夕。
乾坤:指天地,即空间。
空落落:空洞无物。
岁月:时间。
堂堂:跨步行走的样子。
末路:指自己被俘囚,不望生还,走上了生命的最后一段路。
惊风雨:指有感于当年战

赏析

  写作此诗时作者已经被关押整整三年,敌人对他软硬兼施。然而,高官厚禄不能软服,牢狱苦难不能屈服。他衰鬓霜染,意志弥坚。牢房冰冷潮湿,饮食艰涩难咽,妻儿宫中服役,朝廷苟且投降等惨痛的现实,令文天祥感受到人生末路穷途的困厄艰难。他用一支沉甸甸的笔,蘸着热血和心泪,写就了这首悲而不屈的短诗。

  这一首诗,诗句冲淡、平和,没有“天地有正气”的豪迈,没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现出大英雄欲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甚至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寂寞、悲怆的情绪。恰恰是在丹心如铁男儿这一柔情的刹那,反衬出勃勃钢铁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实性,这种因亲情牵扯萌发的“脆弱”,更让我们深刻体味了伟大的人性和铮铮男儿的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是文天祥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   

参考资料:

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10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陈叔方侍郎二首

宋代刘克庄

犹记同穿豹尾中,一翻覆手异蛇龙。
吕侯赐履作方伯,毛颖免冠成秃翁。
清苦吏人无厚禄,殷勤军将有斜封。
君归定访耆英社,问讯周南太史公。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翻香令

清代高士奇

碧房不喜斗秾华,别将浅黛点生纱。鸭头水,染来嫩,倩崔徐、描叶也如花。

春明外石径天涯,露梢何处蘸青霞。从今识,画图面,问洛阳、红紫在谁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感事

宋代刘攽

误以雄名荐九重,天书待诏未央宫。白衣不召崔亭伯,赋笔犹残亡是公。

魂惊晚出芙蓉辇,泪堕春生杨柳风。衰鬓迩来元自白,可堪回首望遗弓。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雨霖铃·孜孜矻矻

宋代王安石

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缘底事、抛了全潮,认一浮沤作瀛渤。本源自性天真佛。只些些、妄想中埋没。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一旦茫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便纵有、千种机筹,怎免伊唐突。
抒怀 志向 感慨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梅花十绝 其一

元代张昱

种梅如昨日,树已过人长。粉白东邻女,争窥出院墙。

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