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唐代岑参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边塞 战士 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驿站又是一个驿站,驿骑疾驰有如流星一般,
黎明时分从那长安出发,傍晚已经越过陇山之颠;
陇水声声令人不忍去听,呜呜咽咽多么使人愁烦。
一路风沙尘土扑满马汗,晨昏雾气露水打湿衣衫,
那西方驰来了谁家男儿,自说是新近里立功封官,
上月间从安西启程出发,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赶。
都护现在尚未到达驻地,出发时还在那西州旁边,
十天间越过了浩瀚沙漠,狂风吹起沙土从早到晚。
战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鲜血洒在路间。
置身万里之外报效朝廷,自己并无任何追求贪恋。
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岂

创作背景

  天宝八载(749),岑参为右威卫录事参军,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这首诗即为诗人赴安西途中所作。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赏析

  全诗大体可分为三层,开头六句叙述离长安西行情景;中间十六句叙述路遇宇文判官情景,最后八句叙述夜宿陇山情景。

  诗的开头从离京西上军起。一开始就写浑骑的飞奔。“一驿过一驿”写路程的遥远,也透露着行进的迅速;“驿骑如星流”,写行进的迅速,包包含着路程的遥远。“如星流”这一比喻把飞驰的驿骑写得很形象。接着用“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对路程的遥远和行进的急切加以补充。以上四句从奔赴边关的急切方面写。以下两句则从奔赴边关的悲愁方面写:“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写抵达陇山及产生的感受。关于陇水,《陇头歌辞》说:“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诗人途经陇山,自然要产生古今相通的行役之情和思乡之感。如诗人在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4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前溪歌七首 其一

魏晋佚名

忧思出门倚,逢郎前溪度。莫作流水心,引新都舍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来燕

唐代杜荀鹤

我屋汝嫌低不住,雕梁画阁也知宽。
大须稳择安巢处,莫道巢成却不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婆罗门引·髻鬟对耸

宋代陈允平

髻鬟对耸,万松扶玉上青冥。西风共倚,烟南水北,石荒苔老,三十六梯平。爱翠尖如削,天外亭亭。高寒梦惊。是何夕堕双星。无限苍崖紫岫,谁拊棱层。薜萝深处,算少年、游屐几番登。河汉近、疑在蓬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皇极经世书

宋代薛季宣

大易诚知自画前,后天不识异先天。工夫用尽还无事,巧历劳推不尽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上巳日赣川忆东湖

宋代韦骧

韶光强半已消除,峤北芳华眼不辜。黄鸟穿林金闪铄,紫荆铺地锦模糊。

持循畏简催胥吏,整顿归鞍戒仆夫。传语东风为加意,少留花卉在东湖。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