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弟侄书堂

唐代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惜时 勉励 哲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为什么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故乡虽然饱受战乱之苦,可是弟侄仍然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注释
何事:为什么。
居穷道不穷:处于穷困之境仍要注重修养。
乱时:战乱时期。静时:和平时期。
家山:家乡的山,这里代指故乡。
干戈:干和戈本是古代打仗时常用的两种武器,这里代指战争。

赏析

  全诗前句谆谆教诲,年轻时不要怕经历辛苦磨难,只有这样才能为终身事业打下基础;后句是危言警示,不要在怠惰中浪费光阴,说明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辩证道理。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

  首联先叙侄子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诗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规范,重视修身立德,“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

  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视觉与听觉相结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荀鹤为侄子的书堂所题的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目的是勉励侄儿为了终身的事业,要珍惜光阴,勤奋学习。

  

参考资料:

1、 赵国才主编;周慧珠,戴国方执行主编,中华教子名篇,中国妇女出版社,1992.10,第148页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太岳仙宫七咏 其七 净乐

明代黎民表

绮寮珠缀冠丹丘,翳凤骖鸾在上头。窗外月明秦树迥,槛前风急楚江流。

天门险涩疑无路,地籁凄清直似秋。不是文皇亲指画,湘樊安得翠华游。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元日凌江公署试笔呈赵司理元峰周广文冲霄 其二

明代张萱

试笔裁椒颂,停车问柏觞。昨宵辞旧腊,明日是他乡。

不惜年华换,空怜道路长。履端得贤主,春色满行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林公励志薰修七日不食走笔问之

明代王世贞

东林公,东林公,禅房寂寂苍苔空。七日不受人天供,出门双颊桃花红。

我不愿白牛乳,回汝黄金色。亦不愿一麻复一米,令汝肌肤削如腊。

藜羹豆饭香且圆,树影忽过窗西偏。即呼杂食吾亦可,饱啜松风任意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都梁八首 其八

宋代陈造

年年汉臣节,春雁与同归。番俗尊华服,皇家后武威。

市中斜毼贱,水外拂庐稀。南北皆生息,和亲果是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黄资深

元代黄溍

凉风萧萧吹敝裘,三年小作周南留。相逢倾盖尽青眼,肯抱遗经空白头。

捧檄定知毛义喜,著书非有虞卿愁。春秋决事待公等,莫恋寒毡成久游。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