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酬晖上人秋夜山亭有赠

唐代陈子昂

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
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
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
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
秋天 晚上 写景 赠答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月光照耀山林一片秋色,青翠山峦多么安谧幽静。
身居禅房感受万物变化,一人独坐不由打开窗门。
风响泉鸣夜声显得嘈杂,月下的寒露使夜光清冷。
向您忘机的人多多致意,尘世烦忧愧未清理干净。

注释
晖上人:大云寺僧人圆晖。赞宁《高僧传》称他“精研性相,善达诸宗”。陈子昂中进士之前与之结识。
皎皎:洁白貌;清白貌。形容月光。《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微微:隐约,淡远,幽静的样子。 南朝梁沈约《刘真人东山还》诗:“连峰竟无已,积翠远微微。”
禅居:僧

赏析

  晖上人的赠诗内容不明,从此诗意推测应是与秋夜禅坐有关。因此,这首回赠诗开头从山林的幽静写起。“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秋夜的山林禅院充满了幽寂的禅意。此诗中间两联写景咏物。颔联“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住在这僧房里感到了景色的变化和季令的推移,由于心绪无比烦乱,不禁打开门扇,独坐沉思幻想起来。这里点出了晖上人的禅悟境界。禅定使人心情平静,从而智慧现前。颈联“风泉夜声杂,月露宵光冷”,描绘出一片清幽冷寂的境界,极具诗情画意,也颇具禅意。最后“多谢忘机人,尘忧未能整”二句,感叹世人不能如晖上人般忘却机心,饱受尘世烦扰,实在是无奈又可怜,表达了诗人对晖上人入景清明那种境界的追求。

  此诗结构极其精巧。起承转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酬答晖上人的赠诗而作,当作于陈子昂中进士之前,陈子昂中进士的时间是唐高宗开耀二年(682年)。  

参考资料:

1、 王 岚.陈子昂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4:97-98
陈子昂

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1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沛尉蒋景山沛簿赵伯颜送予金沟月夜别去有怀

元代萨都剌

公子将军两少年,绣衣白马杏花天。醉中送客归城暮,回首金沟月满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诸亲朋小园宴集赋此奉谢

明代张萱

茅斋客满酒频挥,竹下新晴驻晚晖。却笑杜陵仍远客,最怜白傅叹迟归。

先秋未必摧蒲柳,晏岁犹能饱蕨薇。我已一枝堪自老,尊前休唱鹤南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留郎曲

明代张时彻

三月以来无一晴,郎今欲行犹未行。
日日鸟啼行不得,郎心不定妾心惊。
芳花尽被淫雨妒,出门只尺迷毒雾。
风吹白浪立如山,劝郎莫问江头渡。
哀猿叫月不可闻,妖蜮衔沙讵知数。
深林魑魅巧弄人,百尺长蛇断行路。
黄金之印大如斗,数奇不得悬君肘。
有时错误犯刑书,咄嗟那复保身首。
此时游魂何处归,此时空房难独守。
不如炊黍且蒸藜,相对绳枢与瓮牖。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弘治甲子届我初度追念往事死生骨肉怆然动怀拟杜七歌用抒抱云耳 其三

明代李梦阳

有弟有弟青云姿,以兄为友兼为师。十五遍探古人籍,十九不作今人诗。

从兄翱翔潞河侧,宁料为殇返乡域。孤坟寂寞崔桥西,渺渺游魂泣寒食。

呜呼三歌兮歌转烈,汝虽抱女祀绝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 其八 癸卯中秋作

宋代刘克庄

老年有奇事,天放两中秋。使君飞榭千尺,缥缈见麟洲。

景物东徐城上,岁月北征诗里,圆缺几时休。俯仰慨今昔,惟酒可浇愁。

风露高,河汉澹,素光流。贾胡野老相庆,四海十分收。

竞看姮娥金镜,争信仙人玉斧,费了一番修。衰晚笔无力,谁伴赋黄楼。

陈子昂

陈子昂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