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史·郁郁涧底松

魏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茂盛葱翠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树生长在山顶上。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山顶径寸的小树,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被埋没在下级官职中。
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
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等到白头仍不被重用。

注释
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涧:两山之间。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 
离离:

赏析

  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

  

左思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逃禅室解嘲

元代丁鹤年

久慕陶公卧北窗,还从马祖吸西江。
扫愁那用千金帚,折慢惟瞻七宝幢。
日晏卷帘延叠嶂,雨晴欹枕听流淙。
周妻何肉俱无累,只有诗魔老未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纪事

明代戚继光

十年荼毒悲闽徼,壬戌扬旌岊水湄。剑倚秋风平剧垒,帆悬涨海聚新夷。

翻思往日同盟地,何似中流击楫时!报国志酬民恨雪,艰虞此意更谁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再次韵送张守 其一

宋代陈造

目送归帆风翮轻,赠诗还笑字攲倾。如公风义仍知己,计我隆污合用情。

想觐龙颜新得意,未忘牛耳旧同盟。周旋尚可诸公后,肯放江湖了此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依韵和许待制春雪

宋代梅尧臣

密雪犯阳和,寒阶覆短莎。
条牙摧不展,鸟舌噤应多。
变令已为失,易消如未苛。
桃花禹门水,早晚见通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荼コ有感)

宋代张元干

莺唤屏山惊睡起,娇多须要郎扶。荼コ斗帐罢熏炉。翠穿珠落索,香泛玉流苏。
长记枕痕销醉色,日高犹倦妆梳。一枝春瘦想如初。梦迷芳草路,望断素鳞书。

左思

  左思(约250~305)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却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依附权贵贾谧,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为记室督,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而移居冀州,不久病逝。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