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这里指小船。

鉴赏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席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席冷”之意境。。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

  

赏析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伊世珍《琅嬛记》说:“易安结褵(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

  

创作背景

  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而后其父李格非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

1、 陈祖美.李清照作品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2:36-40
2、 陆林 编注.白话解说——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49-150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0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野步

宋代刘子翚

野步忘归远,春心不自休。
管弦非老伴,风雨定花仇。
柳暗深深路,溪寒小小楼。
谢娘歌白伫,此意可忘忧。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画为郑府典宝淳安应君赋兼寄别意 其一

明代程敏政

白雁悠悠水满塘,柳阴芦叶似人长。拂图髣髴清溪上,斜日渔村驻野航。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四望楼晚晀

明代卢龙云

群峰迤逦对凭阑,风物他乡醉里看。出壑淡烟笼野色,过云疏雨送秋寒。

地分瓯越关山迥,天尽东南宇宙宽。何必杖藜誇济胜,卧游吾已历千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花月吟

清代费墨娟

花满池塘月满栏,看花步月夜漫漫。殷勤嘱咐花同月:花莫飘零月莫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松麓李应龙彝甫携阿颍鹏升参学

宋代姚勉

老龙本自天门出,跃入璧池聊换骨。
鹏雏夭矫更不凡,平视南溟渺东渤。
玉京道上五年前,曾见鳞翮双飞天。
只今江国梅花路,又送鹏雏逐龙去。
明年秋风层云飞,后年春浪桃花肥。
抟鹏高骞龙速化,倘许共勒青冥鞿。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