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日

唐代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今日景物格外的好,山峰松柏参天,江水涌流不息,水光与山色交相辉映。
手携一壶流霞酒,采取这寒冷天气开放的菊花,细细欣赏。
这里地处偏僻,怪石嶙峋,松树古远,微风吹来,响起松涛声有如弦管齐鸣奏出的悦耳的乐声。
酒杯中倒映着我欢乐容颜,独自一个人喝酒,自得其乐。
望着山月独自起舞高歌,任帽儿被舞风吹落,却不知道让我怀念的朋友都在哪里。

注释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俗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这天又叫重阳节。
云景好:景物好。
流霞:美酒名。
搴(qiā

赏析

  这是一首重阳节登高抒怀之诗。

  一二句写秋高气爽,开篇写令人赏心悦目的秋景。秋日的天空,辽阔高远,一碧如洗,朵朵白云在蓝天中飘浮,它们时而分开,时而连成一片,时而像一团团的棉球,时而又像是翻卷的波涛,变幻不定,千姿百态;秋日的大地,明丽清爽。只见层叠的山峰松柏参天,波平浪静的江水涌流不息,水光与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三四句写饮菊花酒,在这天高气爽的秋天里,又逢重阳佳节,诗人携壶登山,开怀畅饮,而且边饮酒边赏菊。“泛寒荣”,一方面表现了秋菊的姿色,另一方面有诗人怀才不遇的伤感。

  “地远松石古”四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赏秋时的见闻和感受。在山高林密的大山深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公元756年(唐肃宗至德元年)的九月九日在庐山登高饮酒时所作。重阳佳节秋高气爽,在这登高饮菊花酒传统节日中,诗人一个人自娱自乐,想起了自己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情景,于是作下此诗。   

参考资料:

1、 邵愈强,王友乾.中国节令诗歌选:学林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59页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1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返辰州 其一

明代顾璘

生憎江草唤愁生,闷见垂杨暗古城。隔岁家山仍北望,五溪烟瘴返南征。

闾阎未报宽租税,轩冕空嗟拂性情。岁岁深岩求大木,不知陵庙几时成。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幽院早春

唐代柳中庸

草短花初拆,苔青柳半黄。隔帘春雨细,高枕晓莺长。
无事含闲梦,多情识异香。欲寻苏小小,何处觅钱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八声甘州(丙寅中秋对月)

宋代向子諲

扫长空、万里静无云,飞镜上天东。欲骑鲸与问,一株丹桂,几度秋风。取水珠宫贝阙,聊为洗尘容。莫放素娥去,清影方中。
玄魄犹余半璧,便笙篁万籁,尊俎千峰。况十分端正,更鼓舞衰翁。恨人生、时乎不再,未转头、欢事已沈空。多酌我,岁华好处,浩意无穷。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赵紫芝

宋代徐照

一别一百日,无书直至今。
几回成夜梦,犹自废秋吟。
小雪衣犹綌,荒年米似金。
知音人亦有,谁若尔知心。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河阳王宣徽

宋代欧阳修

谁谓萧条颍水边,能令嘉客少留连。
肥鱼美酒偏宜老,明月清风不用钱。
况值湖园方首夏,正当樱笋似三川。
自知不及南都会,勉强犹须托短篇。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