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柳四首·其二

清代王士禛

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
浦里青荷中妇镜,江干黄竹女儿箱。
空怜板渚隋堤水,不见琅琊大道王。
若过洛阳风景地,含情重问永丰坊。

秋天 写景 历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天凉凉的露水快要结成白霜,万千柳条正随风飘拂于池塘的岸边水上。
水中的荷叶好似妇人所用的妆镜,那水边的黄竹可以做成少女的箱子。
可惜板渚、隋堤景色依旧,再不见穿着华美衣衫的贵家少年穿梭往来。
倘若有幸经过洛阳这让人羡慕的风景地,定会满怀感情的踏访永丰坊。

注释
江干:水边.
板渚:古津渡名。板城渚口的简称。
隋堤:隋炀帝时沿通济渠、邗沟河岸修筑的御道,道旁植杨柳,后人谓之隋堤。

参考资料:

赏析

  开头的“娟娟凉露欲为霜,万缕千条拂玉塘”,似乎是写眼前景,——他们会饮的大明湖水亭外不也正有千余株杨柳,枝条低拂水际吗?但第四句的“江干”(长江边上)一词却暗示了此首所写仍是第一首所歌吟的“白下门”,诗人只是从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南京的杨柳罢了。

  其下四句则曲折地显示南京的破败与荒凉。把“荷”与“镜”联系起来,出于梁代诗人江从简的《采莲词》:“持荷欲作镜,荷暗本无光。”寻是讽刺当时宰相何敬容的无能的,以“荷”影“何”。王士禛却只是利用“荷”与“镜”的这种关联,由“浦里青荷”想到了妇女用的镜子。“中妇”一词出于陈后主《三妇艳词》的“大妇上高楼,中妇荡莲舟,小妇独无事,……”是妯娌三人的中间一人,并不意味着她已

  

创作背景

  公元1660年(顺治十七年),王士祯时年二十六岁,赴任扬州府推官。在扬州任职五年间,王渔洋写下很多诗词和游记。此诗就是其在扬州期间所作。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秋柳四首·其二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 其二

金朝刘仲尹

骑鹤峰前第一人。不应著意怨王孙。当年艳态题诗处,好在香痕与泪痕。

调雁柱,引蛾颦。绿窗弦索合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席上回文戏题张生素帕

明代韩上桂

轻绫素袖逐云飘,白雪霏微曲韵调。名借玉芝庭抱秀,色分丹萼砌笼娇。

盈盈望接星槎远,脉脉愁沉鼎篆销。盟定幸逢传信鸟,京华到日此欢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居贞请题国学郑某省觐回京诸卷

明代蓝仁

早岁宜充观国宾,故乡长念倚门亲。白头作梦持环在,沧海驰情恋阙频。

祖帐又开喧道路,仙槎欲泛上星辰。徵诗饯远惭衰老,空向山林想吉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花山吊古歌

明代李蓘

天福六年索葛子,青丝白马烟尘起。
花山山畔竖逆旗,顾盼中原探囊里。
桓桓大将张从恩,雕戈贝胄朱旗翻。
奄忽从天下风雨,萧萧万灶声无喧。
吁嗟丧乱如崩土,父既摧兮子亦虏。
游魂半夜窜襄州,回首当枢岂为主。
事去人亡六百秋,缺斨破斧沉高丘。
山门流水汤汤去,落日千峰生暝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忆草吊倪鸿宝先生

明代谢元汴

孤生者必奇,物固贵高骞。为千古树鹄,不为一世贤。

文险凿天窍,是宜天刑之。非天之刑之,天以耄而秃。

故借公须眉,以文其瘰瘯。嗟彼庸鄙夫,钓声能孔论。

及乎大节临,鲜不为浑敦。先生石之介,心如山之止。

巨灵不能劈,夸娥不能徙。读先生文章,勿向草木哭。

天地非无偶,倪公黄夫子。合之则双美,上骈生耳目。

峨若松千丈,书同泣鬼神。譬如仓氏初,不有两兄弟。

制奇字古文,人物皆弇闭。我之生荒裔,海水属苍天。

五岭割尻腢,挹华嵩袂肩。石师梁丘降,麟书吐铜里。

鸿公生禹穴,宛委鸟为耜。小子而狂简,岭肃海壮之。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