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代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尽道 一作:自作)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常常羡慕这世间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连上天也怜惜他,赠予他柔美聪慧的佳人与之相伴。人人称道那女子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你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一作“定风波令”,又名“卷春空”、“醉琼枝”。双调六十二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二仄韵,下片六句四仄韵,二平韵。
王定国:王巩,作者友人。寓娘:王

赏析

  这首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描绘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第三句“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

  

创作背景

  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出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也有学者认为这首词作于元丰八年(1085)十二月。苏轼元丰七年(1084)三月由黄州量移汝州,十二月到京,与王巩会宴,即席创作此词。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49-650
2、 杜运通.中国古代音乐文学精品评注:线装书局,2011:257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35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病起

唐代贾岛

高丘归未得,空自责迟回。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
病令新作少,雨阻故人来。灯下南华卷,袪愁当酒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偶书 其一

元代王冕

浮云生远树,落日动江波。
坐对青山好,其如白发何?寄诗凭问讯,沽酒借颜酡。
忽忆平时节,吴淞听棹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閒居杂咏三十二首·夫妇

明代陈淳

夫妇亦大端,乾男而坤女。
一言在有别,不可欲败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花下逢故人

明代区大相

花里逢君倒玉卮,情多未语又伤离。檐前碧柳如相怨,绾尽长条知为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留别陈阜卿

唐代王质

巍巍堂堂陈豫章,身长五尺名八方。千钧宝鼎荐禘尝,百围大木宜宫堂。

乃者从之在建康,抉云望见奎娄张。一言拓我万里疆,眇视六合挥八荒。

震雳雷电飞清霜,群灵错漠无晶光。天驷超逸奔绝缰,搀抢敛旗彫赤芒。

鸿鹄之上日月旁,翩翩孤影摇苍茫。大儿太史公子长,小儿元和韩侍郎。

夔龙稷契伊傅姜,青天白日雁成行。眈眈我负千钟囊,置在公前一针铓。

东齐南楚服晋强,而况胡沈梁江黄。今我不乐思还乡,石头渡口呼归航。

不独别离多慨慷,时事关心神转伤。一为公歌臣马良,黄尘蔽人声不扬。

公何时乎归庙廊,土囊风怒于菟骧。焕发海藏龙宫藏,满朝桂朮参芝香。

三湔三衅我冠裳,只轮小车两仆将。不然扁舟下潇湘,参差孤起横沧浪。

复欲淮南耕战场,傍锄春草卧斜阳。惠山树石极葱苍,傥来相对高僧房。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