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项斯

唐代杨敬之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
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多次读到你的诗总是觉得很好,等见过你后觉得你的气度品格更高于诗。
平生不知道掩盖别人的优点,所以无论到哪里逢人就赞扬项斯的人品。

注释
项斯:《唐诗纪事》载:“斯,字子迁,江东人。始,未为闻人。……谒杨敬之,杨苦爱之,赠诗云云。未几,诗达长安,明年擢上第。”《全唐诗》收项斯诗一卷。
度:次。
标格:风采,指一个人的言语、行动和气度等几方面的综合表现。犹规范,楷模。晋葛洪《抱朴子·重言》:“吾特收远名于万代,求知己于将来,岂能竞见知于今日,标格于一时乎?”
不解:不会。善:优点,这

赏析

  杨敬之的诗,《全唐诗》仅存二首,其中一首极为后世传诵,并且因为众口争传,逐渐成为人们常说的“说项”这个典故。

  关于项斯,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载:“斯,字子迁,江东人。始,未为闻人。······谒杨敬之,杨苦爱之,赠诗云云。未几,诗达长安,明年擢上第。”《全唐诗》收项斯诗一卷,此外未见有任何突出成就,只是因为有杨敬之的这首诗,他才为后人所知。杨敬之在当时是一个有地位的人,而这首诗却真心实意的推荐了一个“未为闻人”的才识之士,他虚怀若谷,善于发掘人才;得知之后,既“不藏人之善“”,而且又“到处”“逢人”为之赞扬,完美的表现出一种高尚品德。

  “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这首小诗的前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诗人之间的赠答诗,应该是作于公元844年(唐武宗会昌四年)项斯进士及第之前。项斯曾筑草庐于朝阳峰前,枕石饮泉,读书吟诗,长达三十年。项斯听说杨敬之最喜提携后辈,便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谒这位前辈。杨敬之读了他的诗后大加赞赏,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 陈长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60
2、 徐尚衡.中国诗词故事.江苏: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204

杨敬之

  杨敬之(约公元八二o年前后在世),字茂孝,祖籍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安史之乱中移家吴(今苏州)。唐代文学家杨凌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末前后在世。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平判入等,迁右卫胄曹参军。元和十年在吉州司户任,累迁屯田、户部郎中。

► 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沌中杂诗四首 其四

清代缪荃孙

眉山浅画髻云梳,生小鱼娃惯水居。妾自持篙郎繫网,今朝准网罽花鱼。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吴中夜别

唐代鲍溶

楚客秋思著黄叶,吴姬夜歌停碧云。
声尽灯前各流泪,水天凉冷雁离群。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示日本智光禅人

宋代释智愚

隐隐孤帆绝海来,虚空消殒铁山摧。
大唐国里无知识,已眼当从可处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阴舟中

清代周起渭

越山岩壑锁烟霞,此日轻舟泛若耶。红雨棹边迷远近,绿萝阴里见桑麻。

啼莺过水仍栖树,乳燕衔泥半带花。试访剡中幽绝地,不知何处戴逵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岁寒堂三题 其二 君子树

宋代范仲淹

二松何年植,清风未尝息。夭矫向庭户,双龙思霹雳。

岂无桃李姿,贱彼非正色。岂无兰菊芳,贵此有清德。

万木怨摇落,独如春山碧。乃知天地威,亦向岁寒惜。

有声若江湖,有心若金璧。雅为君子材,对之每前席。

或当应自然,化为补天石。

杨敬之

  杨敬之(约公元八二o年前后在世),字茂孝,祖籍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安史之乱中移家吴(今苏州)。唐代文学家杨凌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末前后在世。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平判入等,迁右卫胄曹参军。元和十年在吉州司户任,累迁屯田、户部郎中。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