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大德歌·冬景

元代关汉卿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冬天 写景 向往 闲适 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雪粉白光华,就像满天飞舞的梨花,依稀可辨那拥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雪花密密层层的飘洒,值得人们描形写画。白茫茫的世界中,稀疏的树林里晚归的寒鸦悲啼不止。一条钓鱼的小船正斜揽在枯黄芦苇掩映的清江下。

注释
双调:宫调名。大德歌:曲牌名。
华:光彩、光辉。
黄芦:枯黄的芦苇。
艖(chā):小船。

参考资料:

1、 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 作品白话译文及创作背景部分内容由朝阳山人根据相关资料编辑.

创作背景

  《大德歌·冬景》创作于大德(元成宗年号,1297—1307)年间。元朝统一中原以后,重武轻文,读书人处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有些文人不得不远游谋生,过着漂泊的生活。这首曲子反映的也是这种背景下作者的心境。

  

参考资料:

1、 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49
2、 黄卉 章宏伟.关汉卿的生卒年和里籍问题.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4):58-66.

赏析

  这支小令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傍晚郊野雪景图,勾画了饱含着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的冬景,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向往安宁闲适稳定生活的感情,也表现了元朝文人儒士无限的历世感叹和兴亡之感。全曲用字讲究,境界开阔,层次分明,画面清新淡雅,富于立体感,是描绘景物的好作品,从中可感触戏曲大家智慧的光芒。

  大德歌句式为三三五,五五,七五,凡七句七韵,曲题《冬景》是王季思等编辑《元散曲选注》时加上的,这样文眼更加明晓。

  “雪粉华,舞梨花。”大雪像白色的花海,像缤纷的梨花。古人常用梨花喻雪花,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李渔《闲情偶寄》:“花花耐观,雪为天上之雪,此是人间雪”。作

  
关汉卿

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8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逸民六首 其一

宋代王绅

唐虞世已远,邈焉逮衰殷。戡黎启周业,大统集厥勋。

壶浆来士女,四海望陶甄。如何首阳下,独有穷饿民。

采采山中薇,大义将焉陈。颓波不可挽,卓行谁与伦。

隘虽圣不由,求仁斯得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嗅花观音图

明代唐寅

拈花微笑破檀唇,悟得尘埃色身相。
办取星冠与霞帔,天台明月礼仙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歙僧大海真了游五台

明代黎民表

结伴西游去,灵山似竺乾。锡飞千嶂顶,灯现五峰前。

辛苦头陀行,平生佛国缘。若论心印在,还问海南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涧歇 青铜峡

清代杨夔生

孤峭摩天路漫灭。双厓奇特。群峰四旁森列。似矛戟。

出峡奔涛何急。雷辊声轰砉,盲风起,鹘惊飞响磔磔。

洪濛谁试手,手断云根,削成奇骨。终古无人迹。蚀苔藤缠,老树杈枒,苍烟深处,往来惟见猿猱掷。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杂曲歌辞。妾薄命

唐代孟郊

不惜十指弦,为君千万弹。常恐新声至,坐使故声残。
弃置今日悲,即是昨日欢。将新变故易,持故为新难。
青山有蘼芜,泪叶长不干。空令后代人,采掇幽思攒。
关汉卿

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关汉卿塑造的“我却是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家圣人”。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