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绥州作

唐代韦庄

雕阴无树水南流,雉堞连云古帝州。
带雨晚驼鸣远戍,望乡孤客倚高楼。
明妃去日花应笑,蔡琰归时鬓已秋。
一曲单于暮烽起,扶苏城上月如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初秋雨歇的暮色中,我倚靠在绥州南城门楼上,面向南方的家乡看着前头的雕山,城墙高耸与云相连,是那古帝州。
茫茫夜雨中,阒寂边塞上,驼队隐约可见,驼铃摇曳不绝。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上,只有我这个羁旅客独倚高楼望着故乡。
明妃出塞时路经绥州,连路边的花儿都露出笑脸,蔡琰归汉路过绥州时鬓已秋霜。
无边的暮烟在升腾,凄清的单于之曲在暮烟中回响,扶苏城上弯月如钩。

注释
绥州:州名,西魏置,治所在今陕西绥德。
雕阴:隋大业初年改绥州为雕阴郡,因雕山在该郡西南,故名。
雉(zhì)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庄进士及第之前外出求学浪游绥州时作。绥州地处西南边陲,人烟稀少,冷落荒凉。诗人写登绥州城楼眺望所见,顿时感到归期渺渺。诗人寓情于景,感怀伤事,吊古伤今,惋而多悲,萧瑟凄怆,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表达他内心充满的沧桑之感。   

参考资料:

1、 张忠纲主编.《全唐诗大辞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303

赏析

  第一、二两句写绥州城的自然状况。“雕阴”句描绘了边地荒凉。眼前是一片广漠的灰黄——黄土高原伸展到天边。这里树木不长,水土严重流失,到处是塬、峁、沟、壑,连水也不能畅流。原野多树,此地却“无”;水易流淌,这里却“难”。一“无”、一“难”,写尽了边地的荒凉、环境的艰苦。“雉堞”句写边防的严酷。在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上,蜿蜒的城墙高耸天际。“连云”,写空间;“古”写时间。这句时空跨度极大,故蕴蓄丰厚,寓意深刻。以上两句从静的角度来写,用笔粗犷简括。说明了诗人是从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深邃的意境。

  第三、四两句写诗人形象、夜雨驼铃与倚楼怀乡。诗人的形象是独倚高楼、引颈远望。“带雨”从动的角度写景,笔触转而工致。“望

  
韦庄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3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用朱元方韵寄深明郎中二首 其一

宋代饶节

当时冠盖集祇园,大似农夫值有年。庞老一言投马祖,陆侯彻底见南泉。

古今已自融三际,语默何曾落二边。父子并为同社客,团栾应话老婆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李徵伯挽诗 其六

明代顾清

生死犹寤寐,昔人屡言之。梦君执我手,明言两无疑。

问死恨草草,怀存亦依依。及论重来理,调笑名我痴。

肯綮出妙语,徘徊指还岐。幽林犹彷佛,高垄俨崔嵬。

永念结沉痛,萧条谁与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魏顺甫补济南太守

明代黎民表

单车东去入齐州,虎竹新承帝命优。百二山河元壮观,五陵冠盖昔豪游。

关心辽左登陴日,骋望琅琊纵猎秋。却愧绕朝无所赠,前筹深待富民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见山 其二

明代杨继盛

万里风烟何日尽,百年宇宙几人闲。春来应有桃千树,休认天台作故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翻经台

宋代谢逸

吾祖牧临汝,滞讼清公庭。胥吏退雁鹜,疏帘挂寒厅。

鼓角唤幽梦,草色池塘青。双旌引五马,驾言出郊坰。

足蹑云端屐,手展贝叶经。税驾妙高台,几砚陈轩棂。

朱墨纷在眼,梵宇森如星。台倾人已寂,声名蔼馀馨。

想公忘言处,角挂山中羚。

韦庄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