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昔

唐代韦庄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
忧虑 感叹 嘲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往年曾经到五陵去旅游,子夜歌声清丽月光满楼。
树前点上明烛亮如白昼,身处美女群中忘掉春秋。
席中风流公子名叫无忌,座上俊俏佳人号称莫愁。
如今碰上乱世都成幻梦,夕阳西下只见江水东流。

注释
五陵:汉代五座皇帝的陵墓,因当时每立一陵都把四方富豪和外戚迁至陵墓附近居住,故又指代豪贵所居之处。
子夜:半夜。又南朝乐府民歌有《子夜歌》数十首,皆为吟咏男女爱情的,歌极清丽。此处双关。
银烛:明烛。
露桃:《宋书·乐志》:“桃生露井上。”杜牧《题桃花夫人庙》:“细腰宫里露

赏析

  此诗为诗人有感于长安兴衰而作。题目虽曰《忆昔》,其实却是伤今。

  “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诗歌的首联从回忆入笔,诗人回忆起当年在长安城游历时所见到的情形。所谓“五陵”,原是指汉代帝王的五座陵墓,因当时每立一座陵,都把四方富家豪族和外戚迁至陵墓附近居住,故而“五陵”又代指豪贵所居之处。诗中的“五陵”是指都城长安。白居易《琵琶行》诗中有:“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峭不知数。”昔年所见,诗人印象最深的是已是夜半之时,那些豪门贵族依旧是追欢逐乐,灯红酒绿,沉溺于声色之中。“子夜”,这里既可指夜半子时,也可指乐府古曲,《乐府诗集·四四·子夜歌》:“乐府解题日: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可知其

  

创作背景

  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诗人韦应物四世孙。。韦庄本来住在长安附近,后来移居虢州。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时,他正来京城应试,有感于这座古都的兴替盛衰,抚今伤昔,写下了这首“感慨遥深,婉而多讽”的七律《忆昔》。

  

参考资料:

1、 丁敏翔 白雪 李倩.唐诗鉴赏大全集(下).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644
2、 赖汉屏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94-1295
韦庄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3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杨秀才游蜀

唐代张祜

鄂渚逢游客,瞿塘上去船。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旧俗巴渝舞,新声蜀国弦。不堪挥惨恨,一涕自潸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梅寄康仲颖 其二

明代杨士奇

分手花前又几时,旧家相好最相思。才华共爱清如玉,有使题诗寄一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扳桂亭

明代陈琏

我昔乘天风,飞上广寒宫。行于白兔窟,笑倚丹桂丛。

时维八月秋气肃,桂花初放黄金粟。举手高扳第一枝,但觉满身香馥馥。

仙人坐我七宝床,笑擘麟脯分琼浆。□宫淋漓醉花下,至今衣袂犹芬芳。

拂袖归来憩亭子,世人相看惊且喜。璇题黄榜照黉宫,扳桂之名从此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嘉靖四年奉诏督师西征再蒙温旨有赵充国马援

明代杨一清

西北风尘帝顾多,老臣承诏出岩阿。
便宜欲上赵充国,矍铄还非马伏波。
十乘戎行新节钺,三边精采旧关河。
极知君命如山重,感激浑忘两鬓皤。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晴出游永宁寺同顾东桥陈石亭罗印冈三公作

明代王慎中

金陵自昔多才雄,声名今日数三公。前贤千载见标格,雅道一旦振颓风。

往往结游方驾出,尽言都邑为之空。才宜大用身未衰,谢荣蔑世如脱遗。

欢趣不令儿辈觉,幽盟每共高僧期。二毛从他玄鬓改,两屐长使青山随。

翻嗤往古无达者,苦欲留名身后知。何况金钱与簪组,缠牵粪秽夫何为。

将棋赌墅不清旷,携妓登山非放浪。祗好玄言与新诗,形骸各殊同所尚。

春半江城犹滞阴,出门不乐愁人心。青天敛霞云散雨,特与大士抒烦襟。

亭皋开霁迎飞盖,林麓献春非一态。长江静浪助澄心,列岫争趍不敢背。

草木向人如有情,辉光眼见当筵倍。举手挥云便退飞,送目不着微阴碍。

长歌招鹤鹤下来,把酒酬花花为开。松涛鸣籁当鼓瑟,娇莺度曲劝行杯。

壮怀俯仰悲今昔,此地曾经玉作台。风流同调不同日,尝闻谢尚邀彦伯。

当时人人畏少年,却延狂生为上客。竹林芜没三径荒,留与后人寻今迹。

韦庄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