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别薛华

唐代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送了一程又一程前面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该是多么的惶惶不安。
在这迢迢千里的行程中,惟有一颗悲凉失意的心作伴,这简直会拖垮人生不过百年的孱弱身体。
你我的心情都是漂泊不定,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的辛酸凄苦。
不论是离开的人,还是留下的人,彼此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

注释
薛华:即薛曜,字曜华,父薛元超,祖父薛收。薛收是王勃祖父王通的弟子。薛王为累世通家。薛华以诗文知名当世,是王勃最亲密的朋友。
穷路:即穷途末路之意,喻世途艰难。
遑遑(huáng):

鉴赏

  这首诗通过送别朋友,抒写了诗人不满现实,感叹人生凄凉悲苦的情绪。诗的首联语意双关,借送人上路指出世路艰难,前途悲凉。颔联和颈联使用工稳的对仗句式,不仅揭示了友人将会在自然之路和人生之路中可能遭受的厄运,也表达了诗人在人生旅途中的切身感受。最后一联绾合题意,抒写双方将承受的离别后的相思之苦。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是说送了一程又一程,面前有多少荒寂艰难的路。当友人踽踽独去,沿途问路时,心情是多么的惶惶不安。此联中一个“穷”字、一个“独”字,乃传神之笔:穷路凄凄送挚友,把悲苦的心情,渲染得十分真切。但是,它又不仅仅是作者,也是远行人薛华心情的真实写照,语意双关。

  “悲凉千里道,凄断

  
王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8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雨有怀

明代王道直

冷风吹幕影,碎雨响蕉声。伏枕才成寐,犹来梦里惊。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白石精舍为蔡子木一首

明代黄省曾

昔有仙灵者,呼之白石生。为年篯务上,餐液夏周更。

世往山犹在,粮馀洞得名。中郎称国彦,精馆倚岩成。

桃夹宜探水,芝幽可掇英。云华随藻笔,峦响荅金声。

滵液膏流满,琼瑶草树萦。作台邀少女,标宅待方平。

麟脯行将馔,鸾浆会此倾。曹疑秋署皎,人并玉堂清。

知守存聃奥,缁璘溯孔情。正登红药选,先有赤松营。

意缅兰为宇,词芳桂结楹。何时携宝镜,来讨五霞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马太史负图过园亭作

明代王世贞

梁园脩竹赋谁传,总为相如席更前。万里关河秋月共,十年湖海岁星偏。

吟蝉露叶时孤抱,坐鹊风枝忽对悬。来往深杯应莫拒,旧游回首各茫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老境

清代高梅阁

事事求全称意难,安贫知足有馀欢。旨甘未缺常时饱,轻暖虽无可御寒。

閒共儿孙讲书画,任从子妇备杯盘。老来蔗境真天幸,但愧衰迟日素餐。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与道原自何氏宅步至景德寺

宋代王安石

前时偶见花如梦,红紫纷披竞浅深。
今日重来如梦觉,静无余馥可追寻。
王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