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代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满园的菊花好似郁金黄,中间有一丛却雪白似霜。
这就像今天的歌舞酒席,老人家进了少年去的地方。

注释
郁金黄:花名,即金桂,这里形容金黄色的菊花似郁金黄。
孤丛:孤独的一丛。
白头翁:诗人自谓。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38
2、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92-193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后两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题为“赋白菊”,诗开头却先道满园的菊花都是金黄色。“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这是用陪衬的手法,使下句中那白色的“孤丛”更为突出,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那一点红色也就更加显目了。“满”“郁”与“孤”两相对照,白菊更为引入注目。“色似霜”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白菊皎洁的色彩。

  更妙的是后两句:“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诗人由花联想到人,联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贴切,看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时在一个重阳日与客饮酒赏菊有感而作,约作于公元835年(大和九年)。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92-193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307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行香子 劝徐老奉善

金朝王处一

苦海茫茫。深可悲伤。个风风、稍悟真常。衣冠不整,俗业消亡。乃了真功,忘彼我,没参详。身入圆光。宝现嘉祥。瑞烟笼、七朵莲芳。重开玉蕊,复结银霜。透太虚中,无衰老,永清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为庄思缄题秋窗述旧图 其三

清代吴昌绶

庄王我兄事,各抱真性情。方高郁奇气,䀛恍追平生。

深堂续旅梦,夜语淹秋檠。图此萧寂境,间以竹石清。

一翁老苍笔,三友岁寒盟。存殁拟口号,风雨荒鸡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腊月廿五日饮翁学士宝苏斋题钱舜举画林和靖小像用苏韵

清代黄景仁

一枝梅折孤山麓,冷浸铜瓶汲朝渌。即此便是逋仙魂,变现花前貌如玉。

此花只合先生诗,便著言诠都绝俗。玉潭妙手为写真,五百年前阅风烛。

石几生云气尚温,吟眸点漆神逾足。一童一鹤犹依依,讵是无情抛骨肉。

妻梅谩语如可凭,清供家山问谁录。后人但赏疏影诗,谁知别有相思曲。

老去高情寄托深,几株留伴坟前竹。何当唤起图中人,茗话寒宵瀹甘菊。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姚楚州

宋代戴复古

人材当世用,缓急敢辞难。
身挟天威重,名惊贼胆寒。
临机一着妙,入境众心安。
闻已诛元恶,仍须问祸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同知枢密程公挽章二首

宋代曹彦约

忆昔都城会,论交戊午班。
故书虽绝迹,晚景自贪闲。
契阔形骸外,参差出处间。
重来风作恶,黯淡宝莲山。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