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唐代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
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到处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
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
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
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
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注释
马川:即车尔成河,又名左未

鉴赏

  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奇气益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这首诗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

  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抓住有边地特征的景物来状写环境的艰险,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写得惊心动魄,绘声绘色,热情奔放,气势昂扬。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黄入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或755年(天宝十四载),当时岑参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这期间,封常清曾几次出兵作战。这是岑参封常清出兵西征而创作的送行诗,与《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系同一时期、为同一事件、馈赠同一对象之作。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95-196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05-606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4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沈臞樵雪中访沈介轩画

明代陈宽

雨中访旧忆葵丘,冒雪臞樵又泛舟。
两度共留诗画去,山阴谁说晋风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恭陪圣驾步诣南郊祷雨有述六韵

明代于慎行

闵岁宸慈渥,雩郊旷典行。重城虚奉辇,小队罢陈兵。

玉舄飞尘拥,天衣浣布成。望云欢兆姓,夹日走群卿。

礼数汤林薄,明禋汉畤轻。皇穹应有鉴,何以答精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箐口关

明代杨慎

箐口关何险,山头路更赊。淩兢磨旋蚁,屈曲阵蟠蛇。

官舍惟孤舍,人家无一家。客心何处切,夕照闪归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湘月 遇周意皆于朗江舟次,谈春明旧游,感赋

清代易顺鼎

玉骢去后,怅缃桃万树,不系春影。望断仙蓬,把别泪、分付紫箫吹尽。

倚扇评诗,认旗沽酒,往事休重省。与君俱是,人天飘泊无准。

谁料听雨江湖,鸥边对话,只伤心还剩。剪烛船窗,便尽有、数点啼红都冷。

吴市吟秋,燕台赋晓,减了年前俊。相看一笑,恍然旧梦初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梦回

宋代翁卷

一枕庄生梦,囘来日未衙。
自煎砂井水,更煮岳僧茶。
宿雨消花气,惊雷长荻芽。
故山沧海角,遥念在春华。
岑参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