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晓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注释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79
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1
3、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01-202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注释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379 .
2、 张国举 等 .唐诗精华注译评 .长春 :长春出版社 ,2010 :71 .
3、 邓安生 孙佩君 .孟浩然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 :201-202 .

赏析

  《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正是这可爱的春

  

创作背景

  孟浩然早年隐居在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参考资料: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32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梅枝图

明代唐寅

东风吹动看梅期,箫鼓联船发恐迟。
斜日僧房怕归去,还携红袖绕南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一乐堂为宜兴蒋大年赋一时逼去不工

明代曹义

人生俛仰间,所乐任情欲。彩色及声音,耳目相驰逐。

何如蒋诩孙,所乐超流俗。灵椿老更苍,幽萱晚逾馥。

桑榆景悠悠,矧复膺多福。庭下紫荆花,联辉映晴旭。

菜衣舞斑斓,篪筼叶丝竹。不慕三釜荣,琴书资教毓。

诗礼擅家风,闺门蔼雍睦。滫瀡日以供,亲颜喜堪掬。

乐此足自娱,新题扁华屋。至愿人所同,一乐君胡独。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别仲时 其一

宋代周孚

江山共清焕,鱼鸟亦萧散。归与三亩园,趁此秋未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散步

宋代韩淲

世道日狭隘,无地可自容。岂不有崖壑,乐此林下风。

乘晴气清和,试听飞流淙。凭轩得名酒,老我时一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竹杖

清代陈恭尹

黄金如竹色,竹老杖弥轻。拄入空山路,锵然闻玉声。

高高上无极,下见云霞生。早被仙人笑,为龙卧不成。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