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从军行

唐代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白天登山观望报警的烽火台,黄昏时牵马到交河边饮水。
风沙弥漫,一片漆黑,只听得见军中巡夜的打更声,还有那如泣如诉的幽怨的琵琶声。
旷野云雾茫茫万里不见城郭,雨雪纷纷笼罩着无边的沙漠。
哀鸣的胡雁夜夜从空中飞过,胡人士兵也触景生情,潸然泪下。
听说玉门关已被挡住了归路,战士只有追随将军去与敌军拼命。
年年战死的尸骨埋葬于荒野,换来的只是西域葡萄送汉家。

注释
烽火:古代一种警报。
饮(yìn)马:给马喂水。
傍:顺着。
交河:古县名,故城在今

鉴赏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一个“古字”。它对当代帝王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加以讽刺,悲多于壮。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一、二句是说,白天士卒们登山观察报警的烽火;黄昏为了饮马他们又靠近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三、四句是说,行人在风沙昏暗中听到刁斗敲击的凄厉声,又听到远嫁乌孙国的汉家公主的幽怨的琵琶声。

  诗一开头首先写紧张的从军生活,白天爬上山去观望四方有无举烽火的警报;黄昏时候又到交河边上让马饮水(交河在今新疆吐鲁番西面,这里借指边疆上的河流)。三、四句的“刁斗”,是古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诗人所歌咏的虽为历史,但是诗的内容却表达了他对唐玄宗“益事边功”的穷兵黩武开边之策的看法。

  

参考资料:

1、 朱凤相.一首借古写今缘情写景的边塞诗.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04
李颀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1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张郎中赴陇右觐省卿公(时张卿公亦充节度留后)

唐代岑参

中郎凤一毛,世上独贤豪。弱冠已银印,出身唯宝刀。
还家卿月迥,度陇将星高。幕下多相识,边书醉懒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言上人往见径山老十四韵

宋代张元干

忽辞鼓山行,便作径山去。
道人孤飞云,腰包咄嗟具。
两边兄弟间,杨岐一条路。
禅许众人参,院要大家住。
无是亦无非,何喜复何怒。
同粥鼓斋钟,等灯笼露柱。
佛眼接竹庵,云门透圆悟。
尔则有师承,心共成佛祖。
可笑世上儿,妄念分毁誉。
石火电光中,异竟什麽处世哲学。
所得能几多,造业不知数。
生死到头来,请问末后句。
穷汉未必穷,富汉岂真富。
入门相见时,此话莫错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鹿伯可郎中园池杂咏·桃蹊

宋代楼钥

几树桃花相映开,主人归路入天台。
凭谁寄语玄都观,前度刘郎不更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偶题二首 其二

明代王彝

城破生还日,依人八口存。虱添慈母线,燕绝主人门。

巷叶霜垂屋,园蔬雨隔村。身经乱离苦,聊与野翁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宫词 其二

宋代周彦质

大内相连辟迩英,每延禁从侍谈经。君王克谨持盈戒,无逸新书易画屏。

李颀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