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252篇诗文
晓望嘉祥山,晚投孙家圈。墟曲烟火乱,天高云景鲜。
道旁一废碑,纠结苔蔓缠。知是古乡校,篆笔有瑶镌。
况兹邹鲁邦,文物自古先。云何丧乱后,俎豆没戈鋋。
当时揖让地,草木牛羊膻。方今际文明,百举无弃捐。
子产如可作,诸生思执鞭。
长笑梁溪翁,平生有馀拙。于今欲行古,无乃亦痴绝。
施之廊庙间,放步足已跌。下帷更潜思,又复广陈说。
从来坐言语,得谤今未歇。曾不少创惩,譊譊祇强聒。
惟堪覆酱瓿,讵足议往辙。掉头谓不然,此理君未察。
立言与行事,垂世初不别。身穷言乃彰,贻范有前哲。
周文拘羑里,易象乃成列。仲尼道不行,褒贬代赏罚。
屈原困椒兰,泽畔采薇蕨。离骚体风雅,光可争日月。
虞卿罢赵相,梁魏颇屑屑。世亦传春秋,端为穷愁设。
圣贤垂简编,往往因愤发。避谤不著书,陆子良已黠。
区区祸福间,何足议宏达。泛览古人心,一一可坐阅。
大略观规模,微情析毫发。幽光发干将,潜慝戮饕餮。
会有知我人,玩味为击节。安知千载后,观乐无季札。
岂能继潜夫,粗可仿荀悦。子云方草玄,解嘲何可缺。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