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下征虏亭

唐代李白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船顺流而下朝广陵驶去,明月照亮了征虏亭。
远望山花如娇艳似绣颊,江上万家灯火,像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注释
征虏亭: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郊。
广陵:郡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绣颊(jiá):涂过胭脂的女子面颊,色如锦绣,因称绣颊。亦称“绣面”,或“花面”。一说绣颊疑为批颊,即戴胜鸟。这里借喻岸上山花的娇艳。
江火:江上的渔火。江,咸本、玉本、郭本、朱本俱作”红“。刘本注云:江,今本作红,江字为胜。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21 .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00-801 .

赏析

  诗人运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在诗中形象地描绘了从征虏亭(在今南京)到广陵(今扬州)一带的江中夜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出游的喜悦之情。全诗语言如话,意境如画,对客观景物神态的描绘逼真传神,体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两句写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虏亭,只见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轮廓分明。

  第三句:“山花如绣颊。”唐人风俗,少女妆饰面颊,称“绣颊”。白居易有诗云:“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女。”刘禹锡亦有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扶。”李白是以“绣颊”代称少女,以之形容山花。这句诗是说,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

  

创作背景

  据《建康志》记载,征虏亭在石头坞,建于东晋,是金陵的一大名胜。此亭居山临江,风景佳丽。李白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即兴写下此诗。   

参考资料:

1、 何庆善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36 .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1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腊月二日偕俞宽仲过筱泾僧舍蒙举似近诗次韵一首

元代谢应芳

故国溪山各远离,倚楼长笛为谁吹?相逢山海三生石,共惜边风两鬓丝。

客舍暂如桑下宿,世涂危甚剑头炊。明朝果若西庵去,更约匡衡细说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秦吉了

明代张煌言

秦吉了,生为汉禽死汉鸟。塞南、塞北越禽飞,怅望故山令人老。

载鸣鸣华音,载飞飞华土;翮折翅垂,夷敢我侮!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又题焦太史鸡笼山馆

明代邓云霄

太史书藏玉轴新,云边高馆倚嶙峋。青山旧是翻经地,玄草今多问字人。

不信杖头吹太乙,试从台上验星辰。天鸡一叫琼窗晓,砚水遥分碧汉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玉女花

宋代徐积

扬花可与名玉妃,楚花可与名玉女。天上瑶台是本居,人在月宫合同处。

一点难容赤水霞,平生冷笑巫山雨。此女持身色太严,玉璧如槃求不许。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横吹曲辞。出塞

唐代皇甫冉

吹角出塞门,前瞻即胡地。三军尽回首,皆洒望乡泪。
转念关山长,行看风景异。由来征戍客,各负轻生义。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