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苏台览古

唐代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曾经的歌台,曾经的舞榭,曾经的园林,曾经的宫殿,如今都已经荒废,只有杨柳叶儿青青,还有那湖中的采菱女在清唱着青春永恒的歌谣。
谁还记得吴王夫差的事儿呢?只有那城西河中的明月,曾经照耀过吴王宫殿,照耀过在宫中灯红酒绿的人。

注释
苏台:即姑苏台,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览:观览。
旧苑:指苏台。苑:园林。
菱歌:东南水乡老百姓采菱时唱的民歌。清唱:形容歌声婉转清亮。
吴王宫里人:指吴王夫差宫廷里的嫔妃。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赏析

  此诗兴由“苏台览古”而起,抒发古今异变,昔非今比的感慨,则今日所见之苑囿台榭,已非昔日之苑囿台榭;今日苑囿台榭的杨柳青青,无边春色,不仅令人想起它曾有过的繁华,更令人想起它曾经历过的落寞。起句的“旧苑荒台”,以极衰飒之景象,引出极感伤的心境;而“杨柳新”,又以极清丽的物色,逗引起极愉悦的兴会。前者包含着属于历史的巨大伤痛,让人不由去作深沉的反省;后者又显示出大自然无私的赐予,召唤着人们去追求、去享受、及时行乐。第二句,继续对这种感受作进一步烘托。由柳岸湖中传来一曲曲悠扬悦耳的江南小调,更为这人世间不尽的春花春月增添了无限的柔情蜜意。不胜,犹不尽。“不胜春”三字,似乎将人们的欢乐推向了极致。但此时此刻,正是这些歌声,勾引起诗

  

创作背景

  唐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李白游姑苏台时做此诗,通过对姑苏台今昔变化的描写,表达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之情。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1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梁雅乐歌六首 其七 諴雅

南北朝沈约

地德溥,昆丘峻。扬羽翟,鼓应朄。出尊祗,展诚信。招海渎,罗岳镇。

惟福祉,咸昭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宗人前公安宰君

唐代郑谷

喧卑从宦出喧卑,别画能琴又解棋。海上春耕因乱废,
年来冬荐得官迟。风中夜犬惊槐巷,月下寒驴啮槿篱。
孤散恨无推唱路,耿怀吟得赠君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武伯

宋代姜夔

杨柳风微约暮寒,野禽容与只婆间。
道人心性如天马,可爱青丝十二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岁暮怀人诗七首 其五

唐代张鸿

王郎善言哀,平居常戚戚。忧周嫠忘纬,吊稽赋闻笛。

世变正多事,君子自失职。风雨昼如晦,鸡呜警魂魄。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恭挽皇清授赠中宪大夫常理斋老先生二首 其二

元代郭玉珩

凄风苦月透刀瘢,万里长征竟未还。但使淩烟名不朽,忠魂到处是家山。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