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哀诗三首·其三

两汉王粲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
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
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
登城望亭燧,翩翩飞戍旗。
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辞。
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
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
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

战争 愁苦 哀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边城的荒凉使人悲伤,过去我就曾经到过这个地方。
冰雪像刀一样割裂皮肤,大风刮得就没有停止的时候。
方圆百里不见人烟,草木茂盛却没有人来管理?
登上城楼遥望烽火台,只见满城飘动的都是猎猎招展的战旗。
行军的人不准备再返回家园,出门时就已经与家人作了长别。
几个孩子都已经被敌方俘虏了,我们为此已经哭了好长时间。
天下可供安居乐业的地方很多,何苦一直在这个地方呆下去呢?
这就象蓼草上的虫子长期吃辣一样,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请不要与我们再谈离开边城的事。

注释

创作背景

  诗中诗人抒写自己久客荆州思乡怀归的感情。内容和诗人著名的《登楼赋》相似。大约同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在荆州时的作品。   

参考资料:

1、 鲍鹏山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08月第1版:第179页

赏析

  “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之。”起句一开始诗人就为使人心悲的边城慨然长叹,充满了辛酸凄怆。诗篇开门见山点明题意,这在古诗和古乐府中是几乎看不到的。“悲”字是这首诗的诗眼,统摄全诗,也是此诗主意所在。接着,诗人申述了边地使人悲的情景。

  首先写边地严寒、人稀、荒芜。“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冰雪像刀子一样割着人的肌肤,大风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是冰、雪、风肆虐逞威之地,不寒而栗。“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这设问,十分沉痛,答案不言自喻。

  其次写战争给边地人民带来的痛苦。登城远望烽火台,只见边防驻军的战旗在朔风中纷纷飘扬、摇曳、戒备森严,气氛紧张。出征之人,一去不再回头,不思返归。留下的人,多

  
王粲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孤山雪中写望

宋代林逋

片山兼水绕,晴雪复漫漫。
一径何人到,中林尽日看。
远分樵载重,斜压苇丛乾。
楼阁严城寺,疏钟动晚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沈秀才

宋代潘良贵

年来有客从黄石,老去何心望紫泥。
世事违人常八九,生涯随力任东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邹侍讲以诗问钱检讨索菊而仆以诗并骑邀之 其二

明代杨士奇

邻菊初花粲可观,花前棋局足盘桓。寻常无事宜来数,即过城东来却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柳公权行书禊诗后序卷

明代王世贞

永和一叙笔神绝,遗刻居然走千古。兴公文是掷地声,安石诗为碎金语。

群贤尔时气争王,那应零落同尘土。绢素风神出豪鸷,柳家新样畴能睹。

锋距宁登由也堂,委蛇耻效邯郸步。呜呼开元以还骨格变,诚悬亦是书中虎。

不辞倾橐为买将,欲傍墨池追定武。君不见鲁男子矻矻可畏哉,自云善学君之祖。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留别松山观察以皇恩只许住三年为韵 其一

清代余文仪

忆昔长安道,同时侍玉皇。公方翔凤阁,予谬含鸡香。

公才简帝心,捧檄来闽疆。予亦衔命出,连镳共一方。

长溪接三山,灯火每相望。

王粲

王粲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初仕刘表,后归曹操。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