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题上卢桥

宋代辛弃疾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方圆十里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与溪流的环抱之中。
茫茫今古,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沧桑陵谷的变迁,许多昔日繁华兴旺的都市,后来却变成种植庄稼的田野。这个地方的山川形势不比寻常,莫非也曾经历过某种小小的盛衰兴废么!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
上卢桥:在江西上饶境内。
不管:不许。
更著:再加上。
陵谷:高山

创作背景

  1181年冬天(宋淳熙八年),辛弃疾42岁,由于王蔺等人的弹劾而被罢官,归居上饶。此词当作于词人闲居上饶时期,内容主要写上卢桥一带形势景致,借以生发议论,提醒时人应以世之兴亡为念。  

参考资料:

1、 郑小军编著,众里寻他千百度·辛弃疾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01,第130页

赏析

  上片起韵赋写泉水,这是他站在桥上观望的第一景。他将泉水写得生气淋漓,气势不凡。先着一“清”字状其色,再以“奔快”写其流势之急,这样,泉水的声色形态就似乎写足了。以下在尽头处又以虚笔转出一境,以青山试图阻碍它,而它不管不顾一味奔腾向前的姿态,勾勒出了它的来处和去路,也赋予了它一种乐观、倔强的性格。接韵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势,将一幅平常的山水画点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写景的特色,在于动静交错,生气栩栩,体现了词人对于山水的清赏能力。

  下片即景遐想,由对眼前山水的清赏,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索。他因上卢桥一带襟山带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势,猜想它也许是从当年的城市变迁而来。为了证明自己猜想的可靠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9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丁未冬初到家偶成

明代饶相

鹊噪门庭喜气扬,天涯游子拜高堂。双亲已慰倚闾望,诸弟应欣接雁行。

儿女牵衣开口笑,宾朋移席话情长。灯前对影犹疑梦,且举寒暄一叙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王十九茆堂

唐代李嘉祐

满庭多种药,入里作山家。终日能留客,凌寒亦对花。
海鸥过竹屿,门柳拂江沙。知尔卑栖意,题诗美白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偶过胄监学正曾才鲁出黄精共食之因以奉东

明代金幼孜

见说黄精出远方,制来佳味喜初尝。长镵斸处应逢雪,小瓮盛来尚带霜。

日曝已经三伏暑,蜜藏犹和百花香。临风泚笔题佳句,还忆分来寄玉堂。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郑御史佥宪四川

明代王汝玉

郑君夙抱青云志,十载未能施利器。束书曾向西南游,汉蜀山川归揽辔。

名藩大府币郊迎,肯屈大材从小试。下帏涵润百氏言,闭户研穷六经义。

胸中蕴蓄既汪洋,笔底文词转滂沛。长风骤疾挂高帆,峻坂崎岖奔逸骥。

潜渊神彩竟难藏,冲斗虹光终莫閟。我皇嗣位握乾符,诏遣轺车求俊乂。

幡然远应荐章来,阙下才华推贾谊。玉堂编纂列群英,金匮抽书发中秘。

嘉谟盛训与讨论,圣德神功烦载纪。词林本自号神仙,象服矧兼金豸贵。

编成上献黼座前,宝匣封缄贻永世。内帑盘花文绮霞,仪曹奉敕亲颁赐。

金章紫诰出九重,全蜀黎民付专治。手持宪节望剑关,一路风霜变凄厉。

亲知送别登凤台,四座喧呼增意气。嗟予识君虽恨迟,每读雄文如旧契。

人生相知良独难,浮世佳逢亦非易。樽前兴发酒再沽,橐内金空衣可质。

志士谁当严韅靷,丈夫不用多轩轾。长歌赠君情奈何,苦节冰霜劝君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清河经黄河感而有作四首 其四

明代林光

欲张吾网向流河,定有遗珠在碧波。鼓枻中流情不浅,水云风景晚来多。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