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答庞参军

魏晋陶渊明

三复来贶,欲罢不能。自尔邻曲,冬春再交,欵然良对,忽成旧游。俗谚云:“数面成亲旧。”况情过此者乎?人事好乖,便当语离,杨公所叹,岂惟常悲?吾抱疾多年,不复为文;本既不丰,复老病继之。辄依《周礼》往复之义。且为别后相思之资。

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
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
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
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我实幽居士,无复东西缘;
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
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
君其爱体素,来会在何年!

追忆 友人 友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再三拜读您的赠诗,爱不释手。自从我们成为邻居,已经过了两个冬春交替了;时常诚挚愉快地交谈,我们很快就成为了老朋友。俗话说:“几次见面便成至亲老友”,更何况我们的交情又远比这深厚呢?人生常常事与愿违,现在又要彼此话别,正如杨朱临歧而叹,哪里只是一般的悲哀!我抱病多年,不再写诗;体质本来就差,又加上年老多病。就按照《周礼》所说“礼尚往来”的道理,同时也作为别后相思时的慰藉,写下这首诗。

相互知心何必老友,倾盖如故足证此言。
您能欣赏我的志趣,经常光顾我的林园。
谈话投机毫不俗气,共同爱好先圣遗篇。
偶尔酿得美酒数斗,悠闲对饮心自欢然。

创作背景

  宋文帝元嘉元年,陶渊明六十岁。据四言《答庞参军》序,庞为卫军参军。按江州刺史王宏镇浔阳,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年)进号卫将军,则庞当是王宏的参军。庞在浔阳为官,与陶渊明遂成“邻曲”,后庞参军奉命出使江陵,有诗赠陶渊明以告别,陶渊明以此诗作答。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73-76
2、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491-493

赏析

  在此诗正文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好意的感谢,并且表明自己不愿意出仕的心愿。全诗十六句,可以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前八句,追忆与庞参军真挚深厚的友情。“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两句,说明两人不是旧交,而是新知。这从序文的“自尔邻曲,冬春再交”中可以看出。《史记》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引谚云:“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意思是说,如果人不相知,从初交至白头,还会像刚认识一样,没有友情。如果人各相知,即使是偶然乘车在道上相遇,也会像老朋友那样并车而谈,以至两车的车盖相切、倾斜,久久不忍分手。以下六句,追忆旧游。“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是总述。“赏我趣”当然是谦虚的说法,反过来说,也是陶渊明所处的林园环境的情趣,陶渊明独立的人格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寿金晴初先生二首 其二

清代缪祐孙

三湘五管地行仙,丹荔黄蕉启盛筵。金带布施苏万口,锦题传播萃千篇。

才誇令子荒年谷,惠溥人间续命田。阴德耳鸣期上寿,故乡文献仰华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次韵答幼安、思诚、存之席上梅花)

宋代叶梦得

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一枝临晚照歌台。眼明浑未见,弦管莫惊催。
记取刘郎归去路,千年应话天台。酒阑不惜更重陪。夜寒衣袂薄,犹有暗香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巫山一段云 聚鹤峰

元代赵孟頫

鹤信三山远,罗裙片水深。高唐春梦杳难寻。惆怅到如今。

十二峰前月,三千里外心。红笺锦字信沉沉。肠断旧香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与张贞居云林堂宴集分韵得春字

元代倪瓒

青苔网庭除,旷然无俗尘。依微樵径接,曲密农圃邻。

鸣禽忽变夏,疏花尚驻春。坐对盈樽酒,欣从心所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渔父三首 三

元代吴镇

醉倚渔舟独钓鳌。等閒入海即乘潮。从浪摆,任风飘。

束手怀中放却桡。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