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其二

魏晋陶渊明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
山川一何旷,巽坎难与期。
崩浪聒天响,长风无息时。
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当年讵有几?纵心复何疑!
写景 抒怀 田园 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古悲叹行役苦,我今亲历方知之。
天地山川多广阔,难料风浪骤然起。
滔滔巨浪震天响,大风猛吹不停止。
游宦日久念故土,为何滞留身在此!
默想家中园林好,世俗官场当告辞。
人生壮年能多久?放纵情怀不犹疑!

注释
行役:指因公务而在外跋涉。《诗经·魏风·涉站):“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一何:多么。旷:空阔。
巽(xùn)坎:《周易》中的两个卦名,巽代表风,坎代表水。这里借指风浪。难与期:难以预料。与:符合。
崩浪:滔天巨浪。聒(guó)天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东晋隆安四年(400年),作者陶渊明三十六岁。作者此时在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府中任职。此前,陶渊明奉桓玄之命出使京都建康(今南京市),完成使命后,返途中路过江西,准备顺道回家省亲,然而被风阻在途中。这首诗就是写在途中受阻时的情景。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及研究.北京:昆仑出版社,2008:100-103

赏析

  与第一首诗相比,第二首诗写得更精炼一些,全诗仅十二句,集中表达了陶渊明厌倦仕途、依恋田园的思想感情。第二首诗是真实动人的述怀诗。诗人对做官不感兴趣,下决心要辞别官场。

  “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做官有行役之劳,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尤其苦。所以陶渊明得出结论说:“自古叹行役”。然而,行役者究竟有些什么可叹的苦,陶渊明以往并无切身体验。可当他为桓玄当差,奔波于建康和江陵之间,不远千理,其间的艰难险阻可以说是“备尝之矣”,所以他感慨道:“我今始知之”。这里,言未尽意,诗人的心里是在说:行役当差的苦头我尝够了,谁还想迷恋仕途。

  陶渊明厌倦仕途的另一个原因是,仕途多风险,吉凶难料。在诗人看来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玉楼春 寄长真子

金朝马钰

清中悟彻祥中瑞。堪做风仙端的裔。广收白雪与黄芽,锻炼神丹烹鼎沸。

灵童营养如琼腻。通晓玄玄真仔细。明知天上二三年,暗换人间千万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钱塘王牧之还北京

宋代邓林

西湖雨过生新水,孤山倒浸玻璃翠。画船谁唱竹枝歌,教人未饮心先醉。

使君本是江南客,半世辞家归未得。忽谩相逢又相别,水色山光岂终极。

京华□官有严亲,况复交游总缙绅。故乡休道难为别,我亦东西南北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玩海楼

明代朱纯

旭日动沧溟,楼高曙色明。烟霞千嶂合,钟鼓半空鸣。

天阔淮山迥,云连越树平。凭高屡回首,不尽望乡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客以琴见贻,招张尉闽嘉试弹古

清代孙元衡

抱琴相赠谢山翁,仙尉挥弦指法工。流水高山无懦响,叩宫弹角有清风。

刺桐城里烟花静,丛竹墙边鸟雀空。味备五音欢百物,蓼根独有避甘虫。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芙蓉岭对镜岭羊斗岭新岭塔岭赋短歌五首 其五

元代方回

混沌何年分宇宙,天地日月常如旧。如旧之中却常新,何曾一点受尘垢。

谁凿此山为捷径,争利奔名足驰骤。新岭终无可旧时,燠不加肥寒不瘦。

行人自无兮百年寿。君不见岭头日日吹征尘,剩有新人无旧人。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