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兹属元巳,置酒苍烟台。芳序忽复周,春风正徘徊。
欢言速僚友,亟使具觥杯。长渠溢芳溜,列坐浮香来。
灵嚣合众乐,隐若南山雷。舞袂纷杂袭,宾冠俨崔嵬。
美人前为寿,颜色如琼瑰。况我千万日,行乐无疑猜。
新歌袅天衢,兴视行云回。我时语四座,兹赏诚难哉。
妙颜无再朱,白发惟相催。蹠蹻盈圣智,孔颜罹忧摧。
区区百世后,美恶同尘灰。吾欲挈瑶斗,踞海为金罍。
挹兹忘忧物,与尔同嘲谐。天地为一朝,长短何足哀。
鲁阳久不作,白日任西颓。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938篇诗文
地启南山胜,春开北海樽。论乡知谊厚,缩席见温存。
兀石云黏护,磨崖字剥痕。山腰笼古树,巘侧敞晴轩。
烟火孤城隐,蚕桑旧俗敦。迎阳花欲舞,悦客鸟能言。
纳履跻云顶,攒衣坐石根。薜窗牵蔓蒂,药圃长芽荪。
河洛开畴画,麟凰见野原。逢时欣舜日,浪迹寄山门。
问奕吾生拙,焚香且细论。凭虚观太始,见水觅真源。
机息鸥邻席,烹茶鹤避烟。橐枢归造化,裘葛付寒暄。
自得山林寂,宁知朝市喧。抟鹏穷日表,瞿蝶托宵魂。
天阔眸踰迥,山幽俗避繁。荷衣随泻适,绣绂敢攀援。
虚引山涵泽,弘含地势坤。花封琴静鼓,萝径约同扪。
玉浸晶光合,屏联翠色屯。锦鬐舒泳跃,仙羽出笼樊。
凤去凌霄翥,龙来蜿地蟠。春融千里邑,风动万家村。
鸡犬鸣朝接,牛羊下夕昏。燎红人未散,举白酒频温。
何幸投簪客,金龟藉渥恩。
大江洪流若奔马,横截中天向东泻。吴楚风烟浩荡中,海门赤日光相射。
上将气吞云梦泽,猛士声振长平瓦。灵旗遥指濠泗间,神戈暂驻狼山下。
万民不扰农业兴,白叟黄童在田野。文武之道惟张弛,固识贤才天所授。
去年开阃今复来,欢呼动地声如雷。愿翻长江作霖雨,沛泽何止沾枯荄。
我钦当时羊叔子,岘山之碑传未已。清德九世其在君,缓带轻裘自兹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