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心中烦躁抛石子驱走喜鹊,却搅碎了一帘幽静的花影。随意地试穿春妆,就想起是她纤纤玉手所缝,当日熏衣的香炉早已冰冷。动辄生愁不知如何排遣?怨近来身体多病。可叹我过去像沈约一般消瘦,如今则像潘岳那样两鬓秋霜,让我不敢对镜照影。
今天我重又记起,和她分别时她泪水涟涟,罗衣上恐怕至今还凝有泪痕。料想她一定因为我无精打采,日上三竿也懒得起床,长向人推托说是酒醉未醒。终日盼鸿雁不见到来,也不见骏马将人带回,她只有掩上院门锁住春景。空白伫立高楼,整天倚遍栏杆,度过那静寂漫长的时辰。
注释
转调二郎神:唐教坊曲名。此牌转变甚多
此词以真挚的情感,倾诉了作者对侍妾的一往情深。词之上片实写作者怀人,下片设想侍妾怀己,这一结构,不仅使思念者与被思念者更加接近,相互映衬下情感的力度、深度愈大,而且虚实相间,增加了可读性。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是说自从侍妾被迫离去后,词人日夜相思而忧闷不乐。偏有喜鹊不知趣,啾啾不停,词人遂迁怒于喜鹊。但弹走了喜鹊,却又反而搅碎了一帘花影,触景生情,徒增伤悲。
“漫试著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春天到了,自然该换穿春衫,但就是这一举动,又触动了词人心底的回忆。他回想起侍妾为他缝制新衣、试穿新衣、熏香衣物的那一双纤纤玉手,如今无人为他缝衣试衣,而熏衣的炉子里也只剩冰冷的
参考资料: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693篇诗文
运平后亲之俗,时乱先疏之雄。逾桂林而驱象,济弱水而承鸿。
既浮干吕之气,还吹入律之风。钱则都内贯朽,仓则常平粟红。
火中乃寒乃暑,年和一风一雨。听钟磬念封疆,闻笙竽思蓄聚。
瑶琨筱簜既从,怪石铅松即序。长乐善马成厩,水衡黄金为府。
程生河南来,始得河南信。雨散云飞二十年,萍踪梗迹今才定。
却思小孤洲渚边。大江大浪拍战船。将军须髯劲如戟,白石酣歌便醉眠。
我从别来赞画省,芙蓉幕与风尘远。洪武初年自日边,诏许还家老贫贱。
池馆尽付当时人,惟存笔砚伴闲身。刘伶斗内葡萄酒,西子湖头杨柳春。
见人斲轮只袖手,听人谈天只钳口。年过七十发未斑,路涂不辞牛马走。
知尔出镇在洛阳,宫袍健马日煌煌。前骑大旗画罴虎,后骑长戟横雪霜。
我于此事别已久,富贵浮云更何有?鸿雁得便时附书,但问老人平安否?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