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恭(498年—532年6月21日),即北魏节闵帝(531年至532年在位),字修业,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广陵惠王元羽之子。母王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二位皇帝。元恭于正始年间袭封其父的广陵王爵位,历任散骑常侍、仪同三司等。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堂弟尔朱世隆,杀害元晔,立元恭为帝。太昌元年(532年),被高欢所废,其后毒死。后来西魏为他上谥号节闵皇帝,东魏则称其为广陵王或前废帝。► 2篇诗文
袭爵为官
元恭,广陵惠王元羽之子,太和二十二年(498年)生于河南郡洛阳。年幼时端庄谨慎,有志向气度。长大后喜爱学习,侍奉祖母、嫡母以孝顺闻名。正始年间(504年—508年),继承其父广陵王的爵位。延昌年间(512年—515年),被任命为通直散骑常侍。神龟年间(518年—520年),升任兼散骑常侍。正光二年(521年),任正常侍,兼领给事黄门侍郎。元恭因京兆王元叉专擅朝政,就称说有病不任职。过了很久,借机会托称哑病。正光五年(524年),授任金紫光禄大夫,加授散骑常侍。建义元年(528年),授任仪同三司。
继承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