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712)原藉西域康居,因俗姓康。武则天赐以贤首之称号,后人即尊为贤首大师。先从智俨学《华严》,智俨死后,出家。预义净译场,为则天讲新《华严经》,因撰《金狮子章》,径捷易解,则天遂悟其旨。创华严宗法界缘起理论,被尊为华严宗第三祖。有《华严探玄记》、《般若心经疏》等。► 1篇诗文
法藏的学说,继承智俨法界缘起的思想而有所发展。他推崇华严,倡导法界缘起的理论,并用四法界、十玄无尽、六相圆融等法门,来阐明圆融法界无尺缘起的内容。此外,他还由教开宗,把印度和中国的所有宗派详分为我法俱有宗、法有我无宗、法无去来宗、现通假实宗、俗妄真实宗、诸法但名宗、诸法皆空宗、真俗不空宗、相想俱绝宗、圆明具德宗等十宗。前六宗属小乘,后四宗属大乘。他自称圆明具德宗。
著作主要有《华严经探玄记》20卷、《华严经旨归》1卷、《华严经文义纲目》1卷、《华严策林》1卷、《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又称《华严五教章》或《华严教分记》)4卷、《华严金狮子章》1卷、《华严经问答》2卷、《华严经义海百门》1卷、《华严游心法界
关于法藏在洛阳的政治活动,崔传记载了两件事。其一,神功元年(697),契丹大举寇掠内地,武则天一面派军队前往应战,一面令法藏“依经教遏寇虐”。法藏上奏道:“若令摧伏怨敌,请约左道诸法。”所谓左道,是指巫蛊、方术、诅咒、祈祷鬼神等带有迷信色彩的邪门旁道,由于危害政治,一直被严禁,但这次武则天允许实行。法藏于是沐浴更衣,建立道场,设置观世音菩萨像,手持影子石佛珠,行道作法。几天后,契丹军队看见的武周军队便成了“无数神王之众”,又见“观音之像浮空而至”,因而军心大乱,被武周打败。武则天下敕表彰法藏说:“醴酒流甘于阵塞,仙驾引纛于军前。此神兵之扫除,盖慈力之加被。”其二,神龙元年(705)初,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乘机发动政变,诛
古人重义不重金,曲高和寡勿知音。今时志士还如此,语默动用迹难寻。
所嗟世上歧路者,终日崎岖狂用心。平坦旃檀不肯收,要须登险访椿林。
穷子舍父远逃逝,却于本舍绝知音。贫女宅中无价宝,却将秤卖他人金。
心无相,用还深,无常境界不能侵。运用能随高与下,灵光且不是浮沉。
无相无心能运曜,应声应色随方照。虽在方而不在方,任运高低总能妙。
亦无头,复无尾,灵光运运从何起?只今起者便是心,心用明时更何你。
不居方,无处觅,运用无踪复无迹。识取如今明觅人,终朝莫慢别求的。
勤心学,近丛林,莫将病眼认花针。说教本穷无相理,广读元来不识心。
了取心,识取境,了心识境禅河净。但能了境便识心,万法都如闼婆影。
劝且学,莫为师,不用登高向下窥。平源不用金刚钻,剑刃之中错下锥。
向前来,莫人我,山僧有曲无人和。了空无相即法师,不用绫罗将作幡。
可中了,大希奇,大人幽邃不思议。自家坏却真宝藏,终日从人乞布衣。
取境界,妄情生,只如水面一波成。但能当境无情计,还同水面本地平。
应大躯,应小躯,运用只随如意珠。被毛戴角形虽异,能应之心体不殊。
应眼时,若千日,万像不能逃影质。凡夫只是未曾观,那得自轻而退屈。
应耳时,若幽谷,大小音声无不足。什方钟鼓一时鸣,灵光运运常相续。
应意时,绝分别,照烛森罗长不歇。透过山河石壁间,要且照时常寂灭。
境自虚,不须畏,终朝照烛无形对。设使任持浮幻身,运用都无舌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