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奇逢

孙奇逢

孙奇逢(1584—1675年)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字启泰,号钟元,晚年讲学于辉县夏峰村20余年,从者甚众,世称夏峰先生。顺治元年(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廷屡召不仕,人称孙征君。与李颙、黄宗羲齐名,合称明末清初三大儒。孙奇逢一生著述颇丰,他的学术著作主要有:《理学宗传》、《圣学录》、《北学编》、《洛学编》、《四书近指》、《读易大旨》五卷、《书经近指》。► 9篇诗文

人物生平

  在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的笔下,孙奇逢与李颙、黄宗羲并称“清初三大儒”;在当代学者的著述中,以孙奇逢的“北学”与黄宗羲的“南学”相提,也屡见不鲜。传统儒家以“立德”“立言”“立功”为“三不朽”,而历检孙奇逢的德行、著述和事功,亦足以当此“三不朽”。

  容城属直隶保定府,孙奇逢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父亲为官清正,为乡人所称。孙奇逢在少年时就志向非凡,十四岁入邑庠,谒杨尚宝,被问道“设在围城中,内无粮刍,外无救援,当如之何?”孙奇逢朗声答道“效死勿去”,杨尚宝料定此子日后必有大成。十七岁登万历庚子年京兆榜,与定兴鹿善继相识,一见如故。论学之余,彼此“以圣贤相期勉”。

  二十二岁,孙奇逢赴京应试,途

  

主要成就

  学术成就

  他在明史研究中,著有《取节录》、《乙丙记事》、《甲申大难录》等,详记明清之际反对阉党、农民起义和抗清斗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他在地方史志的研究中,著有《中州人物考》、《畿辅人物考》二书等。后人编有《夏峰集》、《孙夏峰先生全集》等。钱钟书《谈艺录》认为,“方苞写孙奇逢传,人家看了不满意,认为孙奇逢的为人,有三个特点:一是他的讲学宗旨比较突出,主张身体力行;二是他的义侠之迹,在明末乱世,他能够率领几百家据守险要,保全乡里;三是他的门墙广大,教育了很多人才。”

  孙奇逢的学术,本来以陆象山、王阳明为根本,以慎独为宗旨,以体察认识天理为要务,以日常所用伦

  
孙奇逢的诗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刘佐五设榻兼赠宝刀

明代孙奇逢

东风吹雪满阑干,晓日清空白画寒。四十年来燕市里,楼前流水红尘起。

竿头青苎酒旗摇,有人匣中鸣宝刀。把手赠之锦作带,浑惭下榻逢交泰。

坐间肝胆饶素肠,情兴淋漓月照床。烧烛顿忘别话久,香添再煮瓶中酒。

春花未吐春衫纡,山色溪光尽入庐。今夜停杯好相语,平明上马过东去。

应知依依不胜情,桥南细问黄莺声。中天斗畔高明月,莫教清笳吹石碣。

云绕蓟门老纶巾,路傍羞对看花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书感

明代孙奇逢

我来千余里,思见英雄人。胸中罗今古,万物待其新。

人也而天游,钓渭与耕莘。不然隐君子,山水乐相邻。

丘壑适吾意,皎洁不染尘。二者俱悠邈,斯道竟沈沦。

乃知古人出,尧舜其君民。退处林泉下,坐使风俗淳。

仁可覆天下,亦可善此一身。此字不分明,痛痒总不亲。

庸众是非泯,英雄好恶真。此是经纶手,千古无等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许鲁斋集

明代孙奇逢

我读公遗书,知公心最苦。乾坤值元运,民彝已无主。

公等二三辈,得君为之辅。伦理未全绝,此功非小补。

不陈伐宋谋,天日昭肺腑。题墓有遗言,公意有所取。

众以此诮公,未免儒而腐。道行与道尊,两义各千古。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