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煦

冯煦

  冯煦(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五叶人。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光绪八年(1882) 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凤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

► 157篇诗文

生平

  冯煦生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1842),母朱氏,梦僧拈花入室,遂寤而生,故字曰梦华。号蒿庵,江苏金坛人。幼年丧父,寄居宝应外公家。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目。光绪三年在金陵书局校书。光绪八年(1882)举人,累试不第,久寓江宁,与顾云齐名。年四十五,始成光绪十二年(1886)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胪唱时,慈禧太后呼为老名士。光绪十四年(1888),出任湖南乡试主考官。光绪二十一年(1895),离京都,赴任安徽凤阳府。时凤阳连年水涝成灾,百姓苦忧不堪。冯煦单骑匹马率领府吏,深入民间勘察,沿途严禁请客送礼,他按照灾民受灾轻重,定民赈给多寡,从而使受灾之民,户户得到相应补助,人人受到实惠好处。除此之外,他屡平反疑狱,还捐出两万俸金

  

文学成就

  冯煦笃实好学,精研经义,少时就有“江南通儒”之称。他对学术研究力主学以致用,因此他的文章大多来自实践或亲自考察,所以颇具实用价值。主要著述有《蒿庵类稿》(32卷)、《续稿》(3卷)、《滕稿》(16卷)、《随笔》(9卷)、《奏议》(4卷)、《杂俎》(5卷),尚有《宋六十一家词选》(12卷)及《从稿》、《蒙香室词集》等。他还精于书法,诗词上的造诣也较深,其词出入於姜夔﹑张炎之间,谭献称其能入纳兰性德﹑朱彝尊之室。所作多感旧怀人或客游思绪,哀惋低回,如〔八声甘州〕《乙亥除夕作》、〔霓裳中序第一〕《丙子元夕﹐与次泉踏月夔州城东》、〔霜叶飞〕《秋暮过亏园同次米赋》等。

  冯煦的另一突出贡献是对方志事业的建树,他先后

  
冯煦的诗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用可庄韵柬子培

清代冯煦

身世何劳季主占,与君人海守齑盐。每徵古事搜行秘,还忆清言下漏签。

赋别争禁腰带缓,谈空祇觉鬓丝添。自惭牛铎谐钟吕,敢道今来得二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尽同蘋湘夜饮赋此示之并柬漱泉

清代冯煦

相逢意气莫摧残,秋尽江湖雁影单。老屋疏镫霜力紧,暗潮孤艇雨声酸。

百年有酒难为醉,九月无衣渐觉寒。更向城南望城北,何时共饱腐儒餐。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研孙登秣陵城之作

清代冯煦

荒烟衰草晚萧萧,倦客登临恨未销。寒蝠虚檐吹雨暗,饥鹰废垒挟霜骄。

九秋败叶辞枯树,百战孤城咽暮潮。剩有戍楼旧雉影,更衔残照送南朝。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