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桂芬

冯桂芬

冯桂芬(1809~1874)晚清思想家、散文家。字林一,号景亭,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师从林则徐。道光二十年进士,授编修,咸丰初在籍办团练,同治初,入李鸿章幕府。少工骈文,中年后肆力古文,尤重经世致用之学。在上海设广方言馆,培养西学人才。先后主讲金陵、上海、苏州诸书院。冯桂芬为改良主义之先驱人物,最早表达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著有《校邠庐抗议》、《说文解字段注考证》、《显志堂诗文集》。► 4篇诗文

人物生平

  冯桂芬(1809~1874),字林一,又字景亭(又作景庭),自号邓尉山人。江苏苏州府吴县(今苏州)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科李承霖榜进士第二人。精历算、钩股之学。尝避兵至上海,总司江南机器制造局添建广言馆事。书宗欧、虞,工行草,疏秀简逸,别具畦町。著《校邠庐抗议》。卒年六十六。冯桂芬因出生时,正值桂花开放,故得名桂芬。冯桂芬祖辈累世名门望族。到他父亲这一代,家中失火,从此一蹶不振。他自幼博览群书,通经史,精历算、钩股之学,以才学闻名乡里。自幼聪慧特异,读书能一目数行。20岁弱冠,补为县学的生员。冯桂芬在贫困交加中发愤图强。年轻时,曾为该邑县令记室,兼治钱谷。县令由于拖欠纳粮,要被夺职罢官。他尽力为县令争辩不得,拂衣

  

学术主张

  文学主张

  冯桂芬自幼善于写骈文,未作官时,已经名重江南。他平生好读书,从未荒废学业。中年后,他致力于古文辞。学习各种经说,师宗汉代儒家,也以宋代儒家为老师。除经史外,冯桂芬对其他书也无所不窥,凡天文、舆地、兵刑、盐铁、河漕等,全都细心研究,穷思极虑,探求本原,大有拨乱反正的志向。

  冯桂芬的文学主张,要求突破桐城派的樊篱。主张“称心而言”。他在《复庄卫生书》中声言“不信义法之说”,并针对桐城派所标榜的孔、孟、程、朱的“道统”,指出文虽载道,“道非必天命、率性之谓,举凡典章制度、名物象数,无一非道之所寄,即无不可著之于文”。又针对桐城派标榜的韩、柳、欧、

  

学术成就

  思想

  冯桂芬之思想,上接林、魏,下启康、梁,其意义不单单只是“求西学、思变法”的一脉相承,而在于其率先提出了消解现代化过程中的中西、古今矛盾的方法,即“惟善是从”。冯桂芬“惟善是从”的思想根基于中国文化中的见贤思齐、刚健有为的传统,是从中国文化本土生长出来的、可以导致中国文化与时俱进的极其宝贵的思想,也是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生动体现。

  冯桂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更加全面地论述了向西方学习问题。他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传统,肯定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工业。不过,军事工业只是他学习的一个方面了。冯桂芬指出“此外,如算学、重学、

  
冯桂芬的诗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钱武肃王像为王裔孙若浩题

清代冯桂芬

唐宋之间五十祀,六姓一十四天子。一镇东南屹然峙,乃与五代相终始。

夹马营,真人生。华山隐者堕驴笑,天下从今始太平。

翩然卷甲输归诚,铁券金瓯垂令名。天意亡唐不可挽,固知神器难力征。

又况东南地势难与西北争,后来南渡嗟何成。谋国岂合学孤注,竖儒乃议勤王兵。

君王智略济神武,与民休息成乐土。莽莽中原纷弈棋,烽火漫天震鼙鼓。

六桥风月圣湖烟,百万生灵独安堵。怜才一事更可人,足使孤寒皆气吐。

司勋毷氉一青衫,文绮蒲轮来幕府。钱塘祠宇肃清高,灵气英风照千古。

时清将种更儒巾,子孙世列清华谱。兰芽瑜珥何联翩,灵运诗篇先述祖。

即今遗像俨须眉,纸上飒爽来英姿。锦裘骏马好结束,想见江东转战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东阿王墓

清代冯桂芬

风雅黄初有正声,雄文八斗冠群英。中原莽莽戈鋋气,东阁翩翩诗酒情。

羞与父兄同事业,不教宾客掩才名。如君位望犹求试,泪洒空山裋褐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落木

清代冯桂芬

落木竟无边,萧萧客馆前。壮心悲落日,乡思逼残年。

寒鹊喧枯树,霜鸿唳远天。几茎添白发,揽镜一凄然。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