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子野(469—530),字几原,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寓居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南朝齐梁间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孙。官至鸿胪卿。因曾祖裴松之于宋时任吴兴郡故鄣令而留寓,故宅在今安吉县境内。在朝廷任官十余年,默然静守,安贫乐道,仅起茅屋数间,妻儿常苦饥寒。晚年笃信佛教。著作甚丰,有抄合后汉事40卷、《众僧传》20卷、《方国伎图》1卷、文集20卷等。► 3篇诗文
上东门外胡雏啸,万里尘飞洛阳道。潜龙东渡晋中兴,群马南浮国重造。
石城巃嵷昔所都,庶事草草嗟良图。衣冠简傲礼乐废,朝廷放旷君臣疏。
大令平生最超卓,早年门第居台阁。内史新除典要枢,右军任重参帷幄。
擅场翰墨出神奇,蔡卫钟张早得之。昼长燕寝森兵卫,日暖鹅群戏墨池。
来禽青李囊盛寄,裹鲊《黄庭》醉后题。春风三月山阴曲,群彦流觞映脩竹。
一时簪冕属高风,百年文藻怀芳躅。流落斯文慨古今,后代宸聪复购寻。
小字昭陵传玉匣,数行定武抵千金。忽见画图双眼失,采采丰神惊玉立。
羽扇萧疏晚日晴,乌纱彷佛秋尘袭。繁华如梦转头非,典午山河几落晖。
唯有凤凰台上月,春风依旧紫箫吹。
裴子野(469—530),字几原,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寓居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南朝齐梁间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太中大夫裴松之曾孙。官至鸿胪卿。因曾祖裴松之于宋时任吴兴郡故鄣令而留寓,故宅在今安吉县境内。在朝廷任官十余年,默然静守,安贫乐道,仅起茅屋数间,妻儿常苦饥寒。晚年笃信佛教。著作甚丰,有抄合后汉事40卷、《众僧传》20卷、《方国伎图》1卷、文集20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