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三日寻李九庄

唐代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三月三日这一天,乘船去寻访一个家住溪边的好友,因为是在三月三日里乘舟来寻访友人,在这个日子本身,以及美好的节令里、那美丽的景色都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以前的山阴兰亭之会.故人的家就住在这条溪流岸边,庄旁河岸,有一片桃林。

注释
三日:古代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节,魏晋以后,通常以三月三日度此节。
永和:东晋穆帝年号。王羲之《兰亭集序》记公元353年(永和三年)三月上巳日,会集名士于会稽山阴兰亭;作者恰于三日乘舟访友,故用此典。
桃花岸:暗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事,喻李九是隐士。

参考资料:

赏析

  诗的题材很平常,内容也极单纯:三月三日这一天,乘船去寻访一位家住溪边的朋友李某(“九”是友人的排行)。头一句写这次行程的出发点——杨林东渡头的景物。顾名思义,可以想见这个小小的渡口生长着一片绿柳。出发时潇潇春雨已经停歇,柳林经过春雨的洗涤,益发显得青翠满眼,生意盎然。这清新明丽的景色,为这次轻松愉快的游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气氛;雨后必然水涨,也为下句“荡轻舟”准备了条件。

  第二句写舟行溪中的愉快感受和诗意联想。因为是三月三日乘舟寻访友人,这个日子本身,以及美好的节令、美丽的景色都很容易使诗人联想起历史上著名的山阴兰亭之会。诗人特意标举“永和三日”,读者即可以从这里引发出丰富的联想,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

  

创作背景

  诗人在三月三日,一个新雨初停天清气爽的早晨去拜访友人,即兴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三日寻李九庄
常建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6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谷日喜晴

明代庞嵩

已知生计薄,戛釜待丰年。运转三阳泰,晴占八日天。

秋租方半赐,斗米欲三钱。早办菑涂耒,勤耕北廓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竹东砂山石虎门花园十景诗 其二 苓岩

明代卞邦本

松乔挺挺百千龄,偶尔开蓁得一苓。此物得来非易易,信知人杰地斯灵。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宿旴江郡庠

明代吴与弼

迢迢去乡井,长途日可畏。朝辞白杨阪,莫历旴江涘。

一枝失所托,行迈更靡靡。挹此泮宫宾,倾盖良偶尔。

举觞叙前缘,剪烛开新制。古人诚我师,匪难固匪易。

诵言曰惟熟,析理尤宜细。仁哉后获心,正谊宁谋利。

俛焉日孳孳,汨汨川自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梦扬州 寄酬广陵宗梅岑

清代徐釚

鲤鱼收。恰钱江、潮涨方休。惯爱书来,整整花前凝眸。

展纨素、芙蓉集好,宗资谢朓堪俦。隋堤路,繁华去,柳梢烟锁春愁。

长记群公胜游。有丽句清歌,萧统楼头。击钵弹丝,只恁年年飘流。

绿腰纵谱红牙曲,输小香、居士清幽。还记取,卖花声里,梦到扬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陈德瑞馈新茶

宋代洪迈

空山冥冥云雾窗,春风好梦攲残缸。
朝来果得故人书,微凸而么犀锷双。
贵人争买百璎珞,此心儿女久已降。
坐观市井起攘袂,念之使我心纷庞。
领君此意九鼎重,我呻吟有力安能扛。
何时来施三昧手,慰我渴梦思长江。
常建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