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唐代杜荀鹤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春天 写雪 喜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雪花打在竹丛和树枝上,不时发出沙沙响声;浓密的雪片从空中飘落下来,聚集在地面上。
岭头的梅花已经凋谢,现在又好像重新开放了;山岩积雪融化后的流水,却又结成寒冰。
要把驯养的小鹿栓牢,严防它们乱跑而被雪天打猎的人捉去;将煮茶的壶水添满,等候山寺的僧人共同品尝、吟诗。
可以将春雪同春雨的功劳相比;春雪过后,松间小路上的莓苔,将会更加浓密。

注释
霏霏漠漠:形容雪花密而无声。 散:飘散,指空中的雪。 凝:凝结、凝聚,指飘落后的雪。
重妆蕊:指雪凝结在花谢后的梅枝上,好像梅花又重新开放了

赏析

  这首咏雪诗,紧扣诗题中的“春日"、“山中"描绘,点明了时间地点与环境状况,形成了一幅别具特色的山村春雪景图。

  首联第一句写春雪落竹丛,“无声”之中仿佛“有声",把春雪的那种温柔,缠绵和细密,写的惟妙惟肖,韵昧很浓。首联第二句写春雪的“霏霏漠漠"及其“散”、“凝”的形态,把雪花密而无声的那种状态写的十分逼真,“散”和“凝”这一组反义词同时加在了雪花的描述上,直接从状态上突出了雪花“似松非松,似散非散”的特点,矛盾而又统一,这样的雪才富有特色。

  颔联,第三句中的“重妆蕊",“妆蕊”本就是用来描写梅花的,而作者所面对的却是雪白洁净的雪花,冬

  

创作背景

  诗人身处唐末乱世,社会动荡。王室的生活则越来越奢侈糜。.百姓们处在暗无天日、水深火热的境地。诗人一生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对劳动人民和现实生活有广泛的接触。他作此诗,实际上是借此乡村美景,反衬乱世不平,从中可以品味出诗人对下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参考资料:

1、 叶森槐.杜荀鹤诗选:黄山书社,1988年:第2页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沈东美员外山池

唐代綦毋潜

仙郎偏好道,凿沼象瀛洲。鱼乐随情性,船行任去留。
秦人辨鸡犬,尧日识巢由。归客衡门外,仍怜返景幽。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谢陈紫薇致香粳一再宠和仍次韵 其二

宋代释居简

一掬甘泉煮白沙,群峰秀整似排衙。无钱买帖临求米,背俗论交类丧家。

续遣新吟欺白雪,又如活火剪黄芽。海商不惜兼金价,传向鸡林国里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暮春游白岳十二首 其六 紫玉屏

明代胡应麟

峥嵘香案帝庭留,万仞高悬翠欲流。九叠似张庐岳顶,三峰如削华山头。

长舒雾色黄金界,半掩霞光白玉楼。椽笔大挥飞瀑底,凌云何似仲将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黄婆洞流月池

清代赵由仪

阴厓白日寒,飞瀑散云雾。可惜水晶帘,流向人间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次韵富季申九月菊未开)

宋代李弥逊

燕去莺来昏又晓,劳生莫负心期。菊花何必待开时。十分浮玉蚁,一拍贯珠词。
少借笔端烟雨力,不须露染风披。芳心微露定因谁。风流今太傅,萧洒古东篱。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