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貂蝉后,骨面远瞻视。少年憎俗子,竟以须发毁。
形骸已变尽,终不没豪气。君看谈笑时,时复出奇伟。
湘西松下见,班草问行李。问侬归何许,披须开笑齿。
名山皆吾家,况复生如寄。意行吾车驰,身止吾驾税。
吾生天地间,大仓一稊米。只今相会面,宁知非寄耳。
思归固偶然,吾诗聊一戏。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1758篇诗文
万山环合中独虚,世传内有神明墟。侧身俯视惊怪吁,老眼不辨云模糊。
巉岩渐下势渐舒,石坛坡陀席可铺。恍如身入佛老庐,四壁汹涌青红殊。
天吴紫凤坼海图,鼋鼍䁑睒虎豹狙。罘罳梁柱相拄扶,灵官岌嶪高冠裾。
神媪相将行步徐,七宝炫耀穹浮屠。石床横陈丹灶孤,玄门有路忽若无。
藓磴登降我仆痡,通明有穴寻归途。不知造化开辟初,谁此镌刻谁剜刳。
颇闻孙氏纪赤乌,霹雳下劈山之隅。人间始得窥仙都,又闻有路通太湖。
金庭玉柱严禹书,自惭骨凡气浊粗。欲往不得将何如,欲往不得将何如。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