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尾犯·甲辰中秋

宋代吴文英

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堪,菱花再拭。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二十五、声声秋点,梦不认、屏山路窄。醉魂幽扬,满地桂阴无人惜。

注释

⑴尾犯:词牌名。《词谱》:“词见《乐章集》,‘夜雨滴空阶’词,注:正宫,‘晴烟暮暮’词,注:林钟商。”秦观词名“碧芙蓉”。双调,九十四字为正格。吴词下片第二句添一字,为九十五字变格。上片十句下片八句,各四仄韵。 
⑵急:一本作“息”。
⑶汜:一本作“妃”。
⑷忺:一本作“欢”。
⑸泾:一本作“轻”。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鉴赏

  “绀海”三句,状中秋节的天气。言傍晚时分,天青色的空中飘飞着几朵白云,很快天色转暗,夜暮中飒飒秋风吹落下井边的桐叶。此所谓“一叶落而知秋至”也。“何处”两句,想象语。此处是说:时在中秋,不知道哪一处楼阁造得最高,能最先被圆月的亮光照到?“江汜冷” 三句,写月光。“汜”,即泛;“悰”,快乐也。此言月光照耀得江水像刚清洗过的绡帛一样泛出阵阵冷意,月中嫦娥在中秋佳节也倍觉高兴,将那圆月一再拭拂,使它一尘不染,光照寰宇。“影留”三句,承上启下,转入己的伤别离。此言天上月儿圆,而地上却人分离。惟剩下室中的遗迹尚在。所以圆月虽明亮,可是词人却不愿看到这深夜的明月光从帘隙中透射进来,以免使他看到室中离人的遗物更添悲伤。至末三句,天上地下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公元1244年中秋。甲辰年即公元1244年(南宋理宗淳祐四年),根据夏承焘《吴梦窗系年》,当时词人四十五岁,尚在苏州。甲辰年是苏姬离去之年,苏姬去后五月为中秋,故有“影留人去”之语。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40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山癯老人九景诗和毕松坡大宰韵 其二 崇明归咏

明代王弘诲

空门结约对菩提,出郭言旋日已西。酒醒尚怜花似醉,歌停时听鸟分啼。

江山处处供吟藻,风月悠悠属品题。借问当年点也意,白云回首惠休栖。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封荆就道以仲夏九日

明代郭之奇

征车晓夕似行云,野色峰容近远醺。出郭何心初一啸,兴怀随地入孤闻。

岂将词赋销长日,正想咨诹答圣君。此际悠悠思不禁,自怜朝野望中分。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桃源道中三首 其三

明代薛瑄

桃源景物信幽奇,几度游观惬所思。丹碧峰峦云里见,青苍林木镜中窥。

渔舟一去仙源合,石洞重来碧藓滋。惟有武陵溪上树,年年花发使人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足梦中语

明代顾清

相期不我会,天上嫁张硕。琅风凝矞云,轮囷倚空碧。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伏日陪杭太史陈太仆诸公南华避暑分得山字

清代汪宪

三十六鸥飞不还,绿杨依旧倚潺湲。名园避暑娱新节,《大雅》扶轮借小山。

藉甚声名元白在,过从亲故纪群间。倚楼未觉前尘幻,乞得清凉羽扇闲。

吴文英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