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晓发公安

唐代杜甫

北城击柝复欲罢,东方明星亦不迟。
邻鸡野哭如昨日,物色生态能几时。
舟楫眇然自此去,江湖远适无前期。
出门转眄已陈迹,药饵扶吾随所之。
写景 感慨 漂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城楼上梆声就要停息,柝声一停,东方的启明星就出现了,天色将要放明了。
邻舍雄鸡报晓,野外发丧或上坟的哭声,仍象往常一样,然而人和物却都是短暂的,长不了的。
眨眼间就要从此随船远去,这次出门,亦无前期,渺然不知何往。
出门离开之后,转眼之间,这里已成为过去了,即使如此,只要有孤舟可以容身,有“药饵”可以疗疾,就让它漂荡到哪儿算哪儿吧。

注释
晓发:天明时出发。晓发公安:早晨从公安登船出发。公安:唐县名,今属湖北。
击柝(tuò):打更。柝,巡夜打更用的木梆。罢(pí):是韵脚。

赏析

  首联,写闻柝见星之感。,“北城击柝”与“东方明星”,本不相属,但却有时问上的联系:“击柝”,是报更之声;“启明”,是报晓之象。“复欲罢”,言朝朝闻柝,今日之柝声又将停止,这就点明夜之已去,晓之将来。“亦不迟”,言启明现于拂晓之东方,亦与柝声同时隐没而不肯稍迟。此联感流光之易逝。

  颔联,亦闻见而有感。“邻鸡野哭如昨日”,写闻时之感。既闻“邻鸡”,又闻“野哭”,人民苦难,尽在此声中。“野哭”是战争强加于人民的灾祸的反映,所谓“野哭初闻战”(《刈稻了咏怀》)。“如昨日”,足见日日如此,尤为惨痛。“物色生态能几时”,写见时之感。时值暮冬,见百物之零落,感人事之凋丧,所以发出“能几时”之叹。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末。杜甫由公安(今属湖北)往岳阳(今属湖南)时作。题下作者原注:“数月憩息此县。”由此可知杜甫是在大历三年秋到达公安的。住了几个月之后,在这年的暮冬时节离公安赴岳阳。时年57岁。   

参考资料:

1、 陈增杰.唐人律诗笺注集评: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第421页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3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别杨秀才

唐代李山甫

因乱与君别,相逢悲且惊。开襟魂自慰,拭泪眼空明。
故国已无业,旧交多不生。如何又分袂,难话别离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同诸公登秘阁

宋代刘攽

复阁横云不易登,宫烟漠漠柳层层。始知奇兽名天禄,遍见群书蠹羽陵。

此去杳冥无几许,向来游集类多能。秋风撩乱吹蓬鬓,老愧诸公话得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庚辰西域清明

元代耶律楚材

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
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熳不知名。
蒲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
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继之祠部

明代郑岳

逸才清骨迥离群,轩冕丘林志未分。脚债溪山春梦绕,诗逋风雨夜灯闻。

空斋习静还留客,远道含悲又别君。无数琼琚留箧笥,明河烱烱认星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

宋代晁补之

欲上南湖彩舫嬉。还思北渚与岚漪。圆荷盖水垂杨暗,鸂鶒鸳鸯总下时。
持此意,遣谁知。清波还照鬓间丝。西楼重唱池塘好,应有红妆敛翠眉。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