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答李翊书

唐代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译文

  六月二十六日,韩愈言,李生足下:

  你来信的文辞立意很高,而那提问的态度是多么谦卑和恭敬呀。能够这样,谁不愿把把立言之道告诉你呢?儒家的仁义道德归属于你指日可待,何况乎表述道德的文呢?不过我只是所谓望见孔子的门墙而并未登堂入室的人,怎么足以能辨别是或非呢?虽然如此,还是不能不跟你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已胜过别人并且可以被人取用了。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

赏析

  韩愈认为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是为文的前提。他在《答李翊书》的开头说:“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有日矣,况其外文乎?”由此可见,他认为德是文章的内核,文是德之载体,或者说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这和他所一贯倡导的“文以载道”说是相一致的。如,他在《争臣论》一文中说:“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在《答李秀才书》中说:“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

  那么,“道”和“文”怎样能相促相长,达到较高的水准呢?他在《答李翊书》的第二段形象的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说:“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4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不系舟渔者陈子上自号

元代张翥

本来无系亦无舟,随意江湖可漫游。纵遣西风吹水外,不妨明月烂沙头。

人情平地波澜起,身世虚空日夜浮。安得从君归把钓,只将吾道付沧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徒伯渊

明代陶安

城心官帑楮代钱,聚于山积流于泉。纳旧出新日万千,市人四合争欲先。

中山才子吏律研,迩来筦库廉而虔。意气能与长贰联,太史平准操微权。

宝货满眼众所便,众是凡夫君是仙。坐令美利散列廛,民得资财俱懋迁。

飞尘障红炎日煎,纻袍雪色风翩翩。斯人本为儒者贤,旧家出自姑溪边。

祖有阴德冤狱湔,子孙三世居溧川。过庭能以诗礼传,出有车马食有田。

族中文物纷蝉嫣,桥阴满屋埙篪宣。渊兮吟咏三百篇,青春举笔生云烟。

往岁过我圭荜前,敛襟拱袖忙投鞭。示我以文长满笺,粲然蓝玉淮夷蠙。

斋窗清话共俎笾,论情缱绻久乃旋。别来荏苒知几年,忽然邂逅钱塘堧。

我时南游北赴燕,子方战艺雄戈鋋。大江潮头高沃天,捲帘楼望吴儿獧。

柳阴凉浮茉莉筵,东阳官酒西湖莲。六桥雨霁山蜿蜒,银蟾照影秋娟娟。

人生离合亦可怜,回首异路心茫然。蹇余万里行役牵,意掇科名蚁慕膻。

陆走齐鲁诸山巅,冰雪积冷砭重绵。都城宫阙云霄连,两见黄榜光魁躔。

春风三月红杏妍,金门咫尺登无缘。归来空室如磬悬,索居怀友情拳拳。

三湖东隔涨碧涟,五凤楼阁凌虚玄。几欲夜棹访戴船,携家就禄依寒毡。

金陵聚首喜欲颠,惠我画扇汉隶镌。始知从吏抛椠铅,捧檄正为双亲全。

故山在望归兴遄,墙角短檠毋弃捐。丈夫有志铁砚穿,未可斲方皆就圆。

圣经万古日月悬,妙道浩浩何渊渊。经济功用弥八埏,学之有要业必专。

穷达用舍所守坚,不曰富贵浮云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重庆诗为实庵兄六十寿

明代罗玘

中堂垂垂坐天姥,击鼓坎坎舞栩栩。大儿谁,助边汉卜式,小儿谁,南宫先生配韩愈。

望云思舞笏仰拄,以宁馨归代以舞。各奏尔能曰予武,左中规,右中矩。

此舞传来老莱谱。是时姚江波涌山,冯夷凌波助击鼓。

蹲蹲越山昂,举举越山頫。姥虽云乐觉儿苦,儿年六十力如虎。

姥身姥臂姥胫股,用以娱姥奚彼取。年年舞舞后莫数,南宫索诗要杜甫。

貂乃不足狗尾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公署待輀车未至

明代游朴

铅山山下望丹旌,浅水轻舠结我情。几月江湖疑梦寐,此时风雨倍伶仃。

齐秦长忆愁时语,楚越那知死后行。万里游魂今不远,归来其早逐征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思归引

元代胡奎

寄声托明月,为我照家乡。十年不得归,今夕在路傍。

路傍杨柳树,犹记来时路。越鸟恋南巢,燕鸿怀北度。

去来南北无了期,人生莫作杨花飞。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