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太原早秋

唐代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秋天 写景 思乡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光阴逝去,花草渐渐凋零;随着大火星渐渐西移,夏天慢慢离去。
秋霜早早地从北方来到这里,黄河以北已经呈出一派秋天的气息。
夜夜秋梦都缠绕着边城上空的月亮,心却随着月光回到了家乡的楼上。
思乡之情就像这绵绵不断的汾河水,无时无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乡。

注释
太原:即并州,唐时隶河东道。
岁落:光阴逝去。众芳歇:花草已凋零。
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时当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早秋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时刻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河亲人,以及渴望归乡的急切心情。这首诗设喻新奇巧妙,结构严整,感情真挚,格调高远。

  首联“岁落众芳歇,时当大伙流”。“众芳歇”中“芳”指花,就是说很多的花儿已经凋落了。在自然界中,花草之类,逢春而荣,遇秋而衰,这是自然规律。“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诗歌开头两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诗歌所描写的季节——早秋。从律诗的结构来说,这一联是起。

  接着进入颔联,承接首联的“早秋”。“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指秋霜

  

创作背景

  这首诗诗作于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秋天。这年夏天他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半载,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故有怀归之意。所以写下此时抒发自己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521-522
2、 林静.古代怀乡诗词三百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113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1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赋得鸣朄应令诗

南北朝刘孝威

杂扇虽俱敛,交行忿自分。转袖时绕腕,扬履自开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伤美女游春

明代张天赋

独怜金屋阿娇身,误踏东风紫陌尘。到底看春春不见,反教人看我为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梁宏父二首

宋代王之道

功名须向壮年收,顾我摧颓已白头。
节晚独存松柏劲,岁寒还见雪霜浮。
老将耄及从人笑,醉欲眠时遣客休。
眼力尚能观细字,诗筒经卷且优游。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荆门蒙泉

宋代李曾伯

向来亭上醉流杯,千朶莲花一树梅。
金炬依然霜不管,琼琚犹待雪相催。
凌波仙子欣无恙,姑射真人唤不来。
风景则同怀抱异,倚栏欲去更徘徊。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