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渡汉江

唐代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注释
汉江:汉水。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
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书:信。
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4-35
2、 赵明华.唐诗原来可以这样读.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2:61-62
3、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29

赏析

  《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诗人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此诗人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这两句平平

  

创作背景

  此诗一说作于公元706年(宋之问神龙二年)作者途经汉水时。武氏去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公元705年(神龙元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写下了此诗。另一说,此诗是李频由贬所泷州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汉水)时所作。

  

参考资料:

1、 颜邦逸 赵雪沛.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教材·文学作品赏析.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110-112
2、 (清)蘅塘退士选编.唐诗三百首精译赏析.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90

鉴赏

  宋之问从泷州贬所逃回家乡,经过汉江(也就是汉水)时,写了这首诗。宋之问的家在巩县,汉水离巩县,虽然还有不少路,但较之岭外的泷州,毕竟要近得多,所以诗里说"近乡"。诗的语言,极为浅近通俗,但乍一读,仍不免会有疑惑。一个离开家乡已逾半年的游子,能踏上归途,自当心情欢悦,而且这种欣喜之情,也会随着家乡的越来越近而越来越强烈。宋之问却偏说"近乡情更怯",乃至不敢向碰到的人询问家人的消息,这岂非有点不合情理?

  要解开这一疑团,必须重视诗的前两句,它们提供了必要的线索。诗人在到达贬所后,即与家人断绝了联系,且已持续了半年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诗人的心境如何呢?诗中似未明言,其实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21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旗山勾漏洞 其四

明代徐熥

仙都在人境,一步一嵓峦。怪石各有态,脩篁难计竿。

松烟烧处煖,萝磴坐来寒。别去仍回首,馀生几度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赤壁歌

明代陆深

我闻赤壁乃是曹刘之战场,襟锁巴蜀,喉控荆襄。

丹崖插江几千尺,疑是煆烂半面之昆冈。下有波涛走万里,上有椒桂森众芳。

紫苔斓斑伏虎豹,红云缥缈游凤凰。当时烈烈南风发,北岸舟楫灰飞扬。

蛟螭失势易为缚,何奈太白多寒光。时移运去疾流电,江山如故天苍苍。

平生好奇癖山水,梦寐彷佛徒彷徨。昔有苏子瞻,来自白玉堂。

扁舟夜载七月凉,月明把酒酹周郎。英雄多有恨,涕泪徒浪浪。

尔来数百载,胜事不可常。陶子五月使潇湘,殷勤请戒十日粮。

黄州弭节聊徜徉,须凌绝顶出上方。翘扶桑兮俯八荒,清风时来声琅琅,为我一诵秋水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松篁岭酌龙井泉与吴江郭频伽朱铁门及持衡同游及暮乃返

清代姚鼐

天宇青苍秋气悲,松篁岭上拄藤枝。西湖烟景当岩下,北宋风流似晋时。

龙井甘泉长不减,虎溪送客竟何之。幸逢佳士聊盘倚,月上西林隐半规。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白居易有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之句用其韵为秋思十首 其九

宋代郑刚中

日落红练净,山近空翠滴。争枝鸟未栖,闭户人先息。

孤坐明月中,寒光入胸臆。衣润毛骨冷,万劫尘土涤。

谁知茅檐下,我独对姑射。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虞美人花

清代吴信辰

怨粉愁香绕砌多,大风一起奈卿何。
乌江夜雨天涯满,休向花前唱楚歌。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