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唐代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山 一作:晓)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两条江之间,一潭湖水像一面明亮的镜子;凤凰桥和济川桥好似落入人间的彩虹。
村落间泛起的薄薄寒烟缭绕于橘柚间,深秋时节梧桐已是枯黄衰老之像。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念谢先生呢?

注释
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南朝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陵阳山顶,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诗人。
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唐代江南地区的方言,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
两水

赏析

  谢眺北楼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名谢公楼,唐时改名叠嶂楼,是宣城登览的胜地。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真是“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这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这年中秋节后,李白从金陵再度来到了宣城。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首联是说,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我登上谢眺楼远眺晴空。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是如此的明净!凭高俯瞰,这“江城”简直是在画图中似的。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的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

  

创作背景

  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应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相近,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不久。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的秋天,李白两度来到宣城,此诗当作于公元753年或754年的中秋节后。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93-794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32-333
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407-408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1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安逢故人

唐代郎士元

数年音信断,不意在长安。马上相逢久,人中欲认难。
一官今懒道,双鬓竟羞看。莫问生涯事,只应持钓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衡永道中二首

宋代刘克庄

一舍常分作两程,雪鞭两袖少逢晴。
平生不识终南迳,来傍湖南堠子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湖上遇子与舟中夜酌放歌

明代宗臣

射阳湖上逢徐卿,扬旌走马来江城。袖中慷慨出新诗,异哉掷地金石铿。

海内交游别离久,一一感叹询其名。为言谢生白发甚,李生惨淡违世情。

梁鸿尚滞罗浮南,王吴跋扈驰西京。西南忽有一二子,世人往往传先声。

文章不朽之盛事,肯使此辈相持衡。瓦缶纷纭塞天地,英雄负慨何时平。

徐卿徐卿且嗼嗔,与君今夜开金罂。一斗百篇不足数,喑哑叱咤雄风生。

长空日落波浪黑,匣中神剑锵锵鸣。忽然一跃太湖去,天门日月双珠明。

仓卒波底走毒鲵,须臾天外飞长鲸。鲸鲵摇曳几千尺,抟来一一烹作羹。

徐卿徐卿未可行,东吴战斗动天兵。阊阖拟上贾谊策,辕门欲请终军缨。

男儿苟不封侯食,万户区区富贵何足荣。不若与尔西极上访长庚精,扶摇万里来蓬瀛。

醉时一酌沧溟枯,往来一啸华山倾。更须共挽天河水,洗尽红尘千古清。

徐卿慎勿忘斯盟,呜呼,徐卿慎勿忘斯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汪讱思郎中还苕溪

清代龙燮

同舍诸郎斗翾好,惟君粹然仍古道。几回执手立班行,怜余旧视明光草。

三年左官颜色尽,只有诗肠未枯槁。追和苏公千载下,得句还愁公压倒。

君携一帙坐夜窗,细读微吟颇烦恼。一坏未掩松柏阴,骊珠中堕愈伤心。

以兹浩然拂衣去,岂顾旦晚腰垂金。眼看云鹤高飞起,归鸿我亦差堪拟。

小舟如叶过菰城,同看西湖花十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前度月圆时

宋代蔡伸

前度月圆时,月下相携手。今夜天边月又圆,夜色如清昼。风月浑依旧。水馆空回首。明夜归来试问伊,曾解思量否。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2019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